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SIMA)培训学习之旅(四)

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SIMA)培训学习之旅(四)

2017-12-29 阅读量:668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首先,非常感谢医院让我们有外出新加坡学习管理的机会,能熟悉国际管理学院的老师、创建这个国家的伟人——李光耀和后来每一位亲人一样的团友。

      新加坡管理学院的老师印象最深的有三位。

      陈丽颖院长讲述了“心件工程和医院核心竞争力”,在医院的软硬件之外,随时愿为病患追求最大价值是医院的心件。医院在自身文化基础上,有三项成功的关键,包括医疗技术质量、就诊流程顺畅和服务心理被满足。有几项是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1、临床的医护人员每天的工作是实现患者的最大利益。行政团队每天的工作是下到基层为医护服务,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病人。2、面对患者抱怨时,平时在科室可以马上听到忙不迭的解释和争论,而这时马上站在对方位置做诚意补救是最佳的方式。3、针对目前的医院服务,我们还缺少超市、非处方药房、家属食堂。4、医院和科室核心竞争力:只求生存的组织会被淘汰,在现有的条件下创造“人无我有”来适应患者的需求。在医院众多扩张时,我们已不能追求绝大多数市场占有,只能寻找或引进核心品牌技术,做优势技术。5、有科室的共同愿景,经常做团队学习。每年初和年底做个人计划和总结,根据医院、科室目标来定个人规划与培训计划。6、科主任重点关注重要目标、领先性指标,要事优先。回来后我把这些作为一个常态思路贯穿到工作中,也提醒科室人员有自己的情怀和愿景。陈院长50多岁,优雅的她说:年龄不是问题。

      杨威荣前院长讲述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以一个急诊入院的哮喘患者延误24小时以后插管引发的纠纷为讨论事件,纠纷涉及的各科室主任互相强调本科的无差错并指出是对方科室的问题。主持纠纷讨论的业务院长提出碰到这类问题只需陈述各自科室的诊疗经过,和自己科室有无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以后的解决方法。最后各科室汇总,针对类似的问题做医院流程优化。

image005.jpg

      我觉得我和杨院长长得特别像。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吴伟副院长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他却展现着40岁的状态,从文言文到各国时事侃侃而谈。他的课程“医院风险防范和危机管理”指出医疗事故发生时首先需考虑的是管理上的问题,其次才是排查系统设备和医务人员的差错。他说,78%的危机是管理不当引起的,80%的纠纷是态度和服务问题。如果针对科室的风险,科主任在平时工作中要重点管风险大及可能性大的医疗事故。

image007.jpg

      在课堂上,每位老师都提到李光耀总理,我很欣赏他修改的儒家“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字精神:重视家庭,有同情心和友爱精神,长幼有序,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生产力的要素,并强调公务员保持高度廉洁;用炎黄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武装新加坡人民的头脑,使他们把社会利益放在个人的利益之上。近些年国内也开始将国学文化从娃娃抓起,企事业单位也将儒家文化作为进入单位前的必备讲演,希望我们的医院也洋溢着儒家‘修身、齐家、治院、平天下’的氛围。新加坡樟宜医院实行科主任八年负责制,始终有任期内的中青年主任高效地为医院服务。

image009.jpg

      十五天的新加坡医院和国际管理学院学习,因为制度和发展不同,很多都不能照搬到身边使用。但是回来后,那几个人让我改变了一些生活习惯和做事方式。此行还密切了与同行团员之间的关系,他们有的克己、有的有趣、有的热情、有的认真,短短的时间更加拉近彼此距离。我想,未来我们会更好地合作,把医院建设地更加美好。

image011.jpg

李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