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想过我会以工作的方式去新疆,而且一呆就是一年半。曾经,印象中的新疆很远,远到近乎一切都宛如传说,传说新疆到处是荒凉的戈壁沙漠,缺水严重,植被稀少,千里无人烟。
2017年2月26日下午,我们与援友们一起挥别故乡前往援疆目的地--阿瓦提。出了阿克苏,路况明显变差,马路上的减速带震得大家时不时飞离座位,路两边都是一片片盐碱地,本充满好奇的心一下悬了起来。经过近2小时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驻地—-绍兴市援疆指挥部。下车后我们受到了阿瓦提县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阿瓦提人的热情让我们本已悬起来的心又平复了下来。
到医院后,我被安排到中医康复科工作帮忙筹建康复科。县医院中医康复科位于医院东北角的一幢独立小楼内,由前妇保院改建而成,科室当时有6名医师,其中2名有执业医师证,9名护士,拥有54张病床,康复设施基本没有。因此,科室虽然挂牌中医康复科,但事实上只是一个中医科(全科性质),没有康复的内容。面对病人多,医务人员缺乏、设备紧缺的情况,我一方面迅速融入科室、顶岗补缺,另一方面向医院申请购买简单设备筹建康复科,并根据医院安排,带徒弟2名。但因医院资金缺乏,近一年后仍未能购买任何设备,工作一时陷入困境。随后,我立即转变工作思路,一方面继续向科室医师传播康复相关知识,一方面规范常见病的诊疗规范,并在和同事商谈后将电针治疗仪改装成低频治疗仪治疗疼痛性疾病。有趣的是去年10月左右,在一次科室设备清查中,在科室一角落里竟然发现了全新的超短波治疗仪,大家齐心合力,腾出一个病房,简单布置后开展了超短波治疗项目。目前低频治疗、超短波治疗已成为本科常规治疗有段之一,且因良好的舒适性和效果深受患者的欢迎,且每月能为医院增收数万元。
在指挥部和医院的安排下,我们医疗组多次下乡义诊,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2017年4月2日一早,我们指挥部全体干部人才一起驱车前往阿瓦提县塔木托格拉克乡托万克赛克孜奥塔克村,与早早在村委等待的26户维族同胞结成了“一家人”,从此我们在阿瓦提有了自己亲戚,也算是落了户,扎了根。随后我们曾多次进行了走访,相互交流,有困难就帮忙解决。逢节时我亲戚还曾多次打电话给我,虽电话间因为言语不通、难以交流,但能真心实意的感受到“亲戚”带来的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援疆的工作是忙碌充实的,援疆的生活却是枯燥寂寞的。工作时是两点一线的生活,吃住在指挥部、工作在医院。下班后,活动范围只有指挥部那么大,台球、闲聊、看书、发呆是我援疆生活的主旋律。每天最期盼事情的是吃过晚饭坐在指挥部门前的台阶上坐等妻子9点后下班回家后能和年幼的儿子视频几分钟。思乡念亲是援疆人最难克服的困难,有援友在年末述职时竟泣不成声。为此,指挥部工会为让大家在空闲时间减少思乡念亲的情绪,常组织形式多样工会活动充实大家的生活。
到过新疆的人才知道祖国有多大;在新疆生活过的人才知道新疆有多美;离开新疆后才知道援疆的日子多么美好难忘。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从此,西出阳关有故人。(严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