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寻访老党员老军人俞林海
今天,我们走访了老党员、老军人俞林海,这位拥有60年党龄的老同志,始终怀着最朴素的家国情怀,坚定初心,用永不褪去的军人本色,书写奉献、书写忠诚。
记得老党员俞林海的笔记扉页,写着这样一段话:“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这份近万字的党课笔试和题为“耄耋党员用左手书写的红船精神”的新闻报道,让这位“80后”老党员成了“网红”。老俞总是说“用党章党规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右手出了毛病后他尝试着用左手写,近几年左手也不听使唤了,写点东西确实有些吃力,这份手稿老俞前后花了10多天才写完,因为是用左手书写,笔记的字用力过猛,很难辨认,但每个字都写得用心。
老俞是当过兵的人,有着军人素质、军人作风,1956年3月在绍兴新昌应征入伍,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磨练了他的意志,老俞说:“进入部队后,为了磨练新兵的意志,部队训练是紧张而艰苦的,汗水一遍遍湿透军装……”也许正因为这些锻炼,日后在工作中他总能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由于在部队现表现优秀,老俞1959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担任过班长、副排长、排长、连长、处长、党委副书记等职,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数次因公负伤,还被所在部队评为“学习雷锋标兵”。80年代初老俞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185医院转业到地方,担任我院的副院长后分管行政后勤工作。
当时经过老一辈职工的努力,医院正在走向发展和壮大的道路,大概有450名职工,实际开放床位400张。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和各类经费限制,各类医疗设备不是缺少就是破损门诊连台B超仪都没有,病人要做CT检查需赶到杭州,全院各科室要找把电扇都很困难。因为没有空调,夏天手术室热的不行,很多医生只能在清晨四、五点钟给病人动手术,往往一次手术下来,厚厚的手术服都被汗水湿透。
随着医院业务量上升,病房走廊上到处是加床,住院楼是三层楼的老房子,小儿科、五官科病房长期处在危房状态,再加上医院要上等级医院评审,老俞开始忙急诊楼筹建、门诊改扩建和住院楼一期工程。之后的十年,门诊大楼、急诊楼、住院大楼等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医院逐步购置 CT、磁共振等大型医疗设备,医院于1991年通过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评审。他还向医院积极建议,安排年青医生到各大医院业务进修,并到医学院校招聘专业人才,为医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面对青年职工没有宿舍,职工上班要带饭或到食堂蒸饭,经常吃不上热饭等种种困难,他想办法实施后勤改革,改善职工宿舍楼,建起标准化的食堂,还解决了夜班人员的误餐问题。在他的坚持和付出下,医院逐步建起后勤服务中心,在当时能够基本解决职工的日常需求,还解决了职工子女入托难问题,老俞始终坚持“后勤工作无小事”,想方设法让员工安心工作。
老俞本着“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为了职工”为出发点,日夜奔波,尽力为医院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给医院门诊供上暖气,他不顾天雨路滑,到杭州联系设计人员,路上险些出了事故。在困难面前,老俞始终坚定的说:“我是一名党员、我是一名军人!”退休后,老俞依旧保持着党性坚定、做事认真的本色,作为离退休党支部的支委,他积极发挥余热,每月的组织生活会上都会备好党课笔记,给大家讲党建、讲时政,按他的话说,“我最然年纪大了,但党组织的考验是终生的,要坚守自己的初心,永葆学习的思考和热忱。”像这样的党课笔记,老俞还有很多。
走进老俞家中,家里的餐桌、书架、柜子都是用了几十年的老家具,窗台边窄小的书桌上到处可见泛黄书籍和同样泛黄的手写资料,经过岁月的洗礼,墙壁和家具显得尤为斑驳和粗糙。“时间会变,但我为党奋斗终生的信念永远不会变。”60年来,俞林海始终不忘入党时的初心与使命,窗台上一叠厚厚的党员笔记是最好的见证!
“我虽然早已退休,年纪也大了,但是无论何时何处,我都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拥护党,始终跟党走。”临别,老俞习惯性的和我们握手,老人家的手,宽厚而温暖,跟他握手的时候,总能感受到来自父辈的力量。让我们向老兵致敬,与其传颂铁血事迹,不如敬佩老骥伏枥,愿天下老兵健康长寿。
平凡与伟大的距离有多远?我们身边,总有一些看似普通的老人,他们始终牢记曾在党旗下的铮铮誓言,穷尽一生,默默坚守那份不老的初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他们与医院一同走过风风雨雨,见证医院的点滴成长,身上始终闪耀着党性的光辉!
作者:潘春晔(离退休管理办公室)
审核:丁凯
责编:丁凯
投稿信箱:323432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