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岁月的长河,跨进崭新的时代。十月,我们迎来建国70周年的伟大日子,70年风雨兼程,70载春华秋实;有那么一群古稀之人,他们出生在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与共和国共成长,他们见证了国家从贫穷走向富强,见证了华夏大地沧海桑田日新月异,他们有着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切情怀,有着与共和国共度风雨的骄傲澎湃,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与共和国的故事。
“待病人如同亲人,辛勤工作五十载”,这是绍兴市人民医院护理前辈陈君英的真实写照。陈君英,女,1949年6月出生于绍兴新昌,1967年毕业于绍兴二院护士学校,1991年毕业于燕京函授医学院高护专业,中共党员,曾任绍兴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浙江省护理学会常务理事,绍兴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兼职教授,浙江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兼职教授等职务。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1965年9月,陈君英经过全省统考,进入绍兴二院护校护理专业学习,“在我们那个年代,能上卫生学校的人寥寥无几,而我却有幸得到了这个机会,我倍感珍惜!我要用我的一辈子回报社会,为国家的卫生事业做贡献。”陈君英回忆道。
毕业后陈君英被分配至丽水缙云的一家卫生所,当时丽水地区医疗水平非常落后,卫生所工作人员少,日常工作非常繁重,作为年轻护士,她在护理好病人的同时,还要参加农村巡回医疗工作,后调入缙云县人民医院,这一干就是十年。1977年10月,陈君英因工作需要调至绍兴市人民医院(当时浙江绍兴地区医院),从事内科护理工作,陈君英刚刚度完56天的产假回病房上班,就被任命为当时护理工作量最大的内二科当护士长,她毅然放弃了每天1小时的哺乳时间,抛下嗷嗷待哺的女儿,将本该献给女儿的爱献给了病人。为了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她带领全科护理人员,以优质的服务,创建了全院第一个无陪区,在做好病人治疗工作的同时,承担了所有的生活护理工作,从而得到了病人和家属的一致好评,她经常是忙碌了整天,急匆匆赶回家吃了晚饭,又赶来为生病的同事顶夜班,家人担心她的身体,瘦弱的她却总是坚定的说:“既然选择这个专业,就是要奉献”,这一干又是整整十年。
矢志不渝,无悔奉献。1989年起,陈君英主任因担任护理部主任而离开了一线岗位,但陈君英始终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普通护士,每天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就深入到一个个病区,手把手向年轻护士传授经验,努力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率先开展住院病人满意度和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推进护理工作从功能护理向整体护理方向发展。她同时也时刻关心着护士们的生活,1996年,医院因病房扩建从湖南招来一批护士,当陈君英得知她们不习惯绍兴的伙食后,马上利用休息天从市场上买来辣椒亲自下厨进行烹调,当这些“辣妹子”接过满满二罐辣椒,不禁感慨地说:“她真像我们的妈妈!”
她注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多次在医院、市直和全市医疗卫生单位举行医学护理技能比赛,在全院开展青年护士岗位能手的竞赛活动,促进了岗位练兵和技术培训。2005年被绍兴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领导小组评聘为绍兴市职业技能带头人,多次荣获绍兴市优秀护士、市卫生系统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学会干部、医院科技先进个人、绍兴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标兵、浙江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等荣誉、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初心不改,老骥伏枥。2004年,已届退休年龄的她,在医院的要求下继续返聘留任,这一干,又是近十个年头,这对于年龄渐长,消瘦单薄的她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陈君英主任却从不忘记初心,在她的建议下医院筹建起首个PICC门诊,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之余,陈君英担负起一周三次的护理门诊工作,帮助那些需要长期静脉留置的肿瘤患者,提高治疗安全性,减轻病人的痛苦。她还负责起医院全院性的护理疑难病例会诊,以及全院护理查房,加强学科间的联动。她还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在复康医院筹建过程,开展年轻护理人员培训,直至2017年才离开护理岗,她总是力争为患者带去更多的优质服务。
陈君英经常对年轻护士们说:“作为一名护士要做到老、学到老。”多年来,她白天工作,晚上学习,积极投身护理科研。陈君英主持的课题:《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建设》、《护理管理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的研制和应用》分别获省、市医学科技和科技进步三、二、一等奖。同时,她不断总结经验,撰写了20多篇高水平文章,分别发表在中华级、国家级等杂志上。
陈君英不仅是一位在护理岗位上成绩骄人的管理者、实践者,也是一名经历过风风雨雨考验的党员干部。她严于律己,坚持原则,工作作风扎实,善于联系群众,在职工群众中享有一定威望,连续两届当选为市党代会代表,她的先进事迹也多次在电视等媒体上进行过报道。
陈君英主任说:“我生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骄傲和自豪!我是幸运的,我的出生有幸遇上1949,自此,我们与祖国的发展共命运!出生时,我们和整个国家一起迎接初升的太阳;成长中,我们经历着祖国发展历程中的风风雨雨;现在我们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