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浙江新闻】老人因反复头晕入院 仅1.75克重的心脏内起搏器救了他!

【浙江新闻】老人因反复头晕入院 仅1.75克重的心脏内起搏器救了他!

2020-12-09 阅读量:1711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QQ图片20201209155945.png


1607481595283_5fd038fb159bb803c03a2198.png


12月7日下午,绍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彭放教授团队带领心内科介入手术团队成功为一位老年患者植入一枚“心脏内起搏器”—即新型无导线起搏器。


患者,男,73岁,因“反复头晕1月余”入院,心电图提示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0次/分,有植入起搏器绝对适应征。但患者对传统起搏器有较大顾虑,常规起搏器均植入于胸前锁骨下皮肤下,并需起搏电极至心脏内,如需在胸前皮肤开一口子、手术后患肢活动受限、囊袋皮肤有感染可能、起搏电极磨损老化等。心内科彭放主任团队对患者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在与家属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决定为其植入“心脏内起搏器”—新型无导线起搏器。


1607481595670_5fd038fb159bb803c03a219a.png


手术当天,彭放主任带领心内科团队,患者局部麻醉后,通过股静脉穿刺,将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到右室心腔内部,患者在整个植入过程中保持清醒状态,医生随时可与他进行沟通,40分钟后即成功植入起搏器,术后只在右腹股沟处约1cm切口,术后6小时即可下床活动,两天后即可出院恢复正常的生活。


新型无导线起搏器类似胶囊大小,长度为2.59cm,重量仅有1.75g,比传统起搏器体积减小93%,兼容核磁共振,平均使用寿命12年左右,无需电极导线,也无需在胸前皮下制作囊袋放置脉冲发生器,局麻下通过微创方式经大腿的股静脉植入于心脏内,术后肩部活动不受影响,皮肤也无切口疤痕,术后1-2天即可出院。此次绍兴市人民医院成功植入“心脏内起搏器”新型无导线起搏器,标志着该院心内科起搏技术又上一台阶,也将推动这项创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也将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来源:浙江新闻  2020年12月9日

责编: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