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乙炳 文/摄
本报讯 鸡腿,除了吃,还能用来做什么?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裘天仑的答案是:练习血管缝合术。
昨天中午,记者在一间示教室里找到了刚完成鸡腿血管缝合的裘天仑。记者看到,桌上一个塑料袋里放着3个已解冻的鸡腿,“鸡腿是从家里带来的,谁想练习随便拿。”裘天仑告诉记者。显微镜下也放着一个鸡腿,上面的两段直径约1毫米的血管已被比头发丝还细的线缝合,“总共缝了10针,用了约1个小时,全程要在显微镜下操作。”他告诉记者,缝合针直径为0.1毫米,缝合线直径约0.03毫米,“这个活也不能多做,时间长了眼睛吃不消。”裘天仑说着用手推了下眼镜。
“他练了有三四个月,鸡腿都用掉10多个了。”同事吕科琼用显微镜观察了一会“成品”,然后转头对裘天仑说,“技术越来越好了,缝得很平整。”“熟能生巧嘛,刚开始练那会,(缝好一根血管)花了差不多3个小时。”裘天仑笑着说。
为什么要用鸡腿练习缝合术?“鸡腿里的血管粗细跟人脑血管很相似,平时多加练习,以便手术时更好地掌握缝合的力度和技巧。”裘天仑说,近些年,脑梗死患者比较多,这种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言语困难、肢体无力、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甚至昏迷、危及生命等情况。
“在颅内血管闭塞的情况下,只有通过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才能挽救患者的大脑。手术中医生通过显微缝合,把头皮上的血管搭到脑血管上,从而开辟新的血液通道。”裘天仑告诉记者,以前治疗脑梗死一般采用“支架植入”,但这项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术后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效果也不是很好。“近几年医学界比较关注‘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这项技术,越来越多的数据证明这种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益处非常大,我们希望能把它做起来。”
新闻来源:绍兴晚报2021年2月22日A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