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绍兴晚报】你知道“脑中风” 可知道还有“眼中风”“耳中风”?

【绍兴晚报】你知道“脑中风” 可知道还有“眼中风”“耳中风”?

2021-04-27 阅读量:1409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4E7TRBY(S1OJH8$Q@6IV[]5.png



每天忙得像上紧发条的陀螺

中年女士耳朵“中风”了


  “把压力降下来,配合康复和药物治疗,听力还是会慢慢恢复的。”近日,家住越城区的张女士在经历一次疾病的折磨后,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换工作降压力了。

  原来,张女士今年45岁,是一名金融业的二孩职场妈妈。她白天工作,晚上回家照顾孩子,忙活到凌晨才能入睡。大宝已经16岁,但是二宝才2岁多,一直还与父母同睡,张女士总担心晚上孩子踢被子,或者随时会醒来,因此睡不踏实。张女士说自己就是个上紧发条的陀螺,很难睡一个安稳觉。

  近日中午,张女士突然感觉右耳闷闷的像是被堵住了一样,耳朵里面嗡嗡作响,听他人说话尾音会有回响。她以为是自己太劳累了,睡一觉就会好,结果第二天她不仅耳朵里还是嗡嗡响个不停,听力也明显下降。她赶紧来到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刘平主任的门诊就诊,经仔细检查,确诊为右耳突发性耳聋,俗称为“耳中风”。

  刘主任介绍,突发性耳聋为突发病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耳闷塞感、耳麻木感、听觉过敏,可以伴有耳鸣、眩晕等,依据听力下降程度可分为轻度耳聋、中度耳聋、中重度耳聋、重度耳聋、极重度耳聋。轻度耳聋可表现为听小声困难,中度耳聋表现为听常规声音困难,重度耳聋表现为听大声讲话困难。

  刘主任说,此病目前还没有非常明确的病因,可能与内耳的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变态性反应有关,而且发病往往有些诱因,比如劳累、情绪波动、心理压力大、失眠等。因此一些高危人群,比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遇上失眠、压力大等一些外因容易引起突聋,经常熬夜、戴耳机等也是年轻人发生突发性耳聋的主要因素。

  刘主任提醒,患者发现突发性耳聋之后,一定要及早去医院看医生。要知道突发性耳聋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将会引起永久性听力下降。这是因为突发性耳聋的主要病变在内耳耳蜗中的神经细胞,而我们的听力需要通过这些神经细胞才能传到大脑的听觉中枢。神经细胞只生长一次,不会再生,它们一旦发生损伤,如果不能及时救回,就意味着永久性失去听力。

  总之,为了预防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加重,减少耳聋给带来的危害,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戒烟戒酒,保持情绪稳定,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耳毒药物、外伤、感染,远离噪声,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同时积极防治全身疾病、延缓器官的衰老,平时多做做耳保健操。

  通过治疗,张女士的听力有所恢复,经过这件事,家人也支持她换工作,并调整生活节奏,把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管理好。


新闻来源:绍兴晚报 2021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