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白素衣、一顶燕尾帽、一双纤纤手、一声叮嘱音……这是大家印象中白衣天使的日常形象。
“请出示您的健康码、行程码,谢谢配合。”这是绍兴市人民医院门诊预检护士蒋瑛的工作常态,门诊预检工作平凡而又琐碎,热心的她每天不厌其烦地认真回答每一位患者提出的问题。而在工作之外,聚光灯下,跳舞、唱歌、情景剧……多种文艺特长,让她成为文艺范十足的白衣天使。
A
医院里最爱跳舞的“蒋姐姐”
“提腕、推掌、合手……”每周六,是蒋瑛雷打不动的舞蹈课时间,5岁开始学习舞蹈的她,如今已经47岁了,42年的时间里,她从来没有与舞蹈说过再见,也是这一份最初始的爱好,让她的工作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因为这一份特长,蒋瑛一入院就成为医院的文艺骨干,只要单位有文艺活动,她就是领头羊,是许多90后和00后医生、护士口中亲切的“蒋姐姐”。“我的特长和爱好能在工作中发光,这让我觉得十分幸福。”蒋瑛说。
在今年的护士节上,蒋瑛带着同事们表演了舞蹈《不忘初心》,获得一片赞声。每一声赞叹背后,凝聚的是一次次艰苦排练与磨合。“医务工作比较繁琐,压力也大,跳舞可以帮我释放这份压力,在优美的音乐中起舞,把所有负面情绪都释放在肢体中,这是非常好的自我调节方式。”蒋瑛说,舞蹈带给她许多正能量,压力通过舞蹈纾解后,就能以更好的情绪去面对患者,更加细致、耐心地为大家服务。
除了喜欢跳舞,长期的舞蹈经验也让蒋瑛成为了一名半专业的“舞蹈老师”。医院内不少护士的舞蹈基础,都是她在排练中手把手教出来的。她笑着说:“在排节目的时候,常常发现姐妹们喜欢跳舞,就是缺少点舞蹈基础,但只要肯练,都是能够练出来的,而且舞蹈的魅力就在于,你跳着跳着就爱上了。”
B
舞台上最会哭的“老太太”
2019年,蒋瑛领衔主演了情景剧《生死之门》,把一位经历ECMO(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重症病患的母亲演绎得惟妙惟肖,病人家属面对亲人生死时刻的无力、痛苦、心疼,都被她一幕幕表现在舞台上。“那时候台上的我在哭,台下的观众也在哭。”蒋瑛说,情景剧的表演为她打开了舞台表演的一扇新大门。
都说爱跳舞的都是爱美的,但蒋瑛在情景剧中表演最多的竟然是各类老太太。“只要能够让剧好看,我演什么都无所谓,不仅老太太演得多,而且哭戏也特别多。”蒋瑛说,现在只要给她一分钟,泪水就会流下来。
在蒋瑛心中,真正让她入门情景剧表演的还是数年前的一次院庆晚会,当时医院与宁波某专业院团合作一出情景剧,蒋瑛作为业余演员,参演剧中的主角。她花了大量时间背熟台词,却被专业演员“批评”:“表演不是业余的死记硬背,而是在熟悉台词的前提下,一次次对戏对出来的。”这是蒋瑛在那么多年的舞台表演中,第一次遭受来自外界的否定,但也让她摸到了其中的门道,从表演中成长起来。
也许是受到职业习惯的影响,蒋瑛面对每一次表演都非常注重细节,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她都可以一次次对着镜子、对着空气反复练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她的情景剧指导老师丁洁楣表示:“蒋瑛的每一次表演都在进步,这与她课后的艰苦训练是分不开的。”
C
笔杆子也灵动的
文学网站“主编”
蒋瑛说自己是动静皆宜的女性,除却聚光灯下吸引眼球的各类表演,她最爱静心阅读,为了不影响工作,她每天早上5点左右就起床看书,“我每天都早起看书半小时左右,看书会让我在上班前完全静下心来,用更沉着的心态去面对患者。”在蒋瑛的书单中,看最多遍数的当属《红楼梦》,最喜欢的是《海上花》,她说,同一本经典,不同年龄去看,可以看出不同的感受。
阅读多了,蒋瑛自然而然喜欢上了写作,她最爱写散文,曾担任某文学网站一栏目的主编,即使因为工作时间的牵制卸下主编的担子,她依旧活跃在文学网站中,与全国的文学爱好者交流文学创作。
在同事们眼里,舞台之外的蒋瑛骨子里也透着文艺女性的特质。“我们经常听她讲《红楼梦》,她还为我们讲一些绍兴文化的典故,很有文化涵养。”一位同事这样评价,这种文化素养,结合自身的文艺爱好,让蒋瑛成为一位不一样的“护士姐姐”。
嘉宾说
她是医院里的“艺术家”
蒋瑛在我的心目中,就是医院里的“艺术家”,她真的是一位非常全面的舞台演员,她在表演上的态度,是源自内心的热爱。
正是这份热爱,让蒋瑛一直保持着一种朝气蓬勃的活力,即使人到中年,日复一日在医院从事同样的工作,但她的内心依然丰厚,这种丰富性展现在舞台上,就可以让各种角色充满灵魂。
另外,蒋瑛在集体中的协调性特别强,她可以把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非常妥当,与她合作十分轻松,她的这种认真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身边同伴的态度。
——文艺工作者 丁洁楣
她是我的偶像
蒋瑛不仅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偶像,她对待生活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些身边的同龄人。
她的身上不仅有岁月留下的阅历,也有小姑娘般的朝气,每天看她工作的时候都十分有劲头,身上的正能量也让她成为医院的优秀员工,成为我们许多人的榜样。
——绍兴市人民医院护士 寿亚利
新闻来源:绍兴晚报 2021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