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可对于罹患肺癌的患者,如何尽可能完整地切除病灶根治肿瘤,同时又要尽量多地保留健康组织和功能,这是我们一致在努力的方向。”近日,绍兴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喻光懋副院长团队又成功完成一例“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袖式切除术”,手术切口仅3厘米,而该手术的常规开展标志该院胸外科在肺癌微创手术治疗方面的技术已越来越成熟。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也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个,覆盖于心之上,假如肺部发现肿瘤,早期通常是需要手术来切除的,不过这样会导致肺部缺损,影响肺功能的运转,患者术后会感觉呼吸不畅。”喻光懋副院长向记者科普。
年仅35岁的陈女士是一位新绍兴人,两个月前,她在当地一医院检查时发现右上肺有占位,进一步查气管镜提示:肺部右主支气管狭窄,右上支气管浸润性改变。后气管镜病理提示:恶性肿瘤,倾向淋巴上皮瘤样癌。
当地医生评估肿块有4厘米左右,且侵犯右侧主支气管,并且与肺内肿大的淋巴结融合,紧紧包绕肺内的动静脉,没有手术机会了。听到这个诊断,陈女士感觉五雷轰顶,自己这么年轻就患上了这样的恶疾,几乎要崩溃了。
为了能获得手术机会,陈女士听从医生建议积极治疗,在当地医院接受了两次化疗后,在医生的推荐下来到绍兴市人民医院胸外科门诊。
8月初,接诊的喻光懋副院长认为患者情况明确,于是很快将陈女士收住入院,同时为其完善相关检查,评估肿瘤化疗效果及全身耐受性。经过术前三维重建、科室讨论后,胸外科团队决定为陈女士开展“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袖式切除术”。
“由于个人解剖变异,患者右上叶气管开口较一般人高,为保证手术切缘,需要比其他患者切得更高,甚至要做好隆突成形准备,另外患者右上叶血管分支较多、较细,且影像中有明显的截断效应,恐怕与淋巴结关系紧密,解剖需非常小心。”在术前方案讨论中,喻光懋副院长充分考虑到患者的手术难等问题,积极准备了多个方案。
8月21日,在该院麻醉科、手术室的密切配合下,喻光懋副院长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沿右主支气管及右中间支气管分别离断,气管切缘送快速病理,确定切缘无癌细胞残留,单孔胸腔镜下行气管断端吻合,手术顺利。
“切除病灶不是最考验医生水平的,要知道切除的两个支气管断口粗细是不同的,原本传统的开胸手术可以让医生在直视下手术,但是单孔胸腔镜下,视野是二维平面,医生只能通过经验来判断,这对之后的断面缝合提出更精准的要求。”喻光懋副院长说。
令陈女士及其家人欣慰的是,术后1天陈女士就下床活动了,术后5天拔管,第7天就好转出院。
据喻光懋副院长介绍,肺袖式切除,被誉为普胸外科手术的“皇冠”,是一类为了避免全肺切除,复杂的肺叶切除重建手术。当病变位于肺叶支气管开口时,单纯切除相应肺叶会造成肿瘤残留,因此,要完全切除肿瘤,需要切除相应肺叶支气管及相连一段主支气管,称为袖式切除。
而肺叶袖式切除后,外科医生还要将余肺支气管与主支气管重新缝合连接。更复杂的是如果病变侵及血管,还需要切除受侵血管,然后重新缝合,重建血管,称之为双袖式手术。
记者了解到,相较于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患者恢复时间长等问题,单孔胸腔镜下肺袖式切除手术是一种超微创手术方式,具有恢复快、痛苦小、更为美观等优点,切口仅需3~4厘米,切除肿瘤同时完成支气管断端吻合,对主刀医生技术要求较高,属于胸外科高难度手术,代表了一个医院胸外科的综合实力。据悉,很多地市级医院尚未开展该手术。
据了解,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微创团队,坚持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从2000年开展微创手术,到目前微创手术率90%以上,覆盖大部分手术,历经20年,成为我市的胸部微创手术中心。团队把手术快速康复理念应用到术前、术中和术后,让患者真正感受到了微痛微创的就医体验。微创胸外科团队已成为全市技术创新活力最盛、临床能力最强的胸外科。
来源:《绍兴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