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初,
本市上虞区的新冠疫情形势严峻,
绍兴市人民医院积极响应,
陆续关闭部分科室
腾出数百位医护工作者冲锋上阵。
但有一个暴露风险极高的科室
却始终不能停止运转
那就是
——血透室
夜里,血透室内依旧灯火通明,完成白天患者的血液透析工作后,血透室所有医护人员没有休息,马上投入到防控消杀工作中,准备迎接前半夜的另外一大批患者……这是怎么回事呢?
12月11日,因绍兴市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工作需要,需紧急腾空所有患者,于是,绍兴市人民医院血透室接受了附属医院分流而来的近30名血液透析患者。
3天后,血透室又接到上级指令,需要再接收21名来自沥海街道的、原在上虞医院行透析治疗的血透患者。
本院血透室原有透析人数250余人,白天床位已处于饱和状态,只能把新转入的近50名患者都安排在夜间透析,新增夜间血透约130余台次/周,新增夜间血透共计500余台次/月。
血透室医生人手不多,夜班数及工作量倍增。血透室护士承担着300余名尿毒症患者的透析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血透室的医护人员只能极力克服困难,将原先的白班,调整为“白加黑”,在完成白班血透治疗后,做好消杀,再开启夜间另一轮血透治疗。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守护好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拉长工作战线之后,护士不够用了,于是,好几位护士主动向护士长提出,自己可以“白班加夜班”,甚至连身体不适病假在家的蒋老师也想来加班,让大家感动至极。
21位沥海街道的血透患者一直在上虞区医院血透,而上虞区当时是疫情高风险地区,对于血透室来说,在疫情防控方面,这是一个严峻考验。因为血透室属于人群相对密集的场所,透析患者及陪护人员流动性大,患者抵抗力低,属于易感人群。为了患者、陪护人员及血透室工作人员的安全,科室里的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必须做到尽职履责、绝不松懈。
张燕护士长根据疫情对防控管理工作流程及时跟进,明确防护级别,做好各级人员培训落实,指导血透室每一位员工做好标准预防、自身防护及空气、环境物表消毒等院感督查工作,承担了250余名透析患者的每周核酸采集工作。
科室护士在预检分诊工作时测温、联动核查健康码及行程卡、查看核酸检测报告、登记陪护信息,还要做好流调表及签署承诺书,监督和指导前来治疗的血透患者及陪护全程佩戴口罩。透析过程中严格做好门禁管理,每班对患者进行防护宣教。透析结束做好终末消毒处理,开窗通风,擦拭床单位及消毒机器......
因政策要求,透析需要提供24小时内核酸阴性报告,于是,在护理部的统筹协调安排之下,核酸采样室伸出援助之手,为血透室开通“绿色通道”——每天中午为血透患者混采核酸,提供方便,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确保血透质量及院感安全。
科室秘书、仪器设备工程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完成每天的工作,做好与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护工阿姨们下了班,又加夜班,认真完成清洁、终末消毒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乌云遮不住太阳,阴霾终究散开,唯努力不会被辜负。在广大患者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下,血透室全体工作人员同舟共济、精准施策,最终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目前,疫情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血透室工作一天不停,保证了疫情之下的透析患者能够得到规律治疗,“生命的希望”才能一直顺利流淌。
“在疫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能为我们病人做好妥当安排,让我们觉得温暖又感动,感谢医院能一直守护着我们透析病人的生命健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血透患者动情地向我们说道。
即使面对超负荷工作,血透室的医务人员也毫无怨言,默默坚守岗位,他们想的最多的:是病人的治疗一定不能脱节、是疫情防控一定不能放松、是尽自己力量和医院共同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作者:血透室 张燕
责编: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