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绍兴日报】中暑不是小事,必须引起重视

【绍兴日报】中暑不是小事,必须引起重视

2022-07-28 阅读量:1187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1658978458(1).png

  ■ 记者 汤桂平

  进入7月份以来,我市气温一度高达40℃,多地甚至通过人工增雨作业来降温。这并不是小题大做,因为高温天真的可能热死人。当气温超过人体正常体温时,汗腺排汗功能下降,心肺负荷加大,人们很容易中暑,出现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对人体产生危害,尤其是老人和小孩。7月16日,我市“入伏”,今年的伏天长达40天,意味着高温天气还将持续。那么,该如何应对中暑,怎么样把这种伤害降到最小?高温天里,除了中暑还有哪些不适症状需要我们引起重视?本期健康大讲堂,我们邀请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徐兵医生,跟大家说说与中暑有关的事。

  别把中暑当小事

  今夏我市开启“烧烤”模式,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也进入了连续作战状态。对徐兵的采访在一个中午进行,因为进入7月以来,加班抢救中暑病人成了他的常态。

  “高温天气下,大家千万别把中暑当小事。”徐兵说,“病人最多的一天,达60多例。”他说,别看人工增雨带来了些许清凉,但中暑送医的病人还是几乎每天都有,浙江多家医院甚至出现多人确诊热射病并有死亡病例。前不久,绍兴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骑着三轮、戴着草帽,正午12点出发,去田地里收拾自己精心培育的瓜果蔬菜。结果,干了一会儿活后很快体力不支,迈不开步子,想再骑三轮回家,已是心有余力不足……等村民发现她时,她已经晕倒在滚烫的地面上。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接诊时,判定她是“热射病+严重烫伤”。

  高温,也让“热射病”这一名词,一次次在朋友圈刷屏。究竟什么是热射病?徐兵说,通俗地理解,热射病就是重症中暑,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他说,中暑根据症状的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浑身无力及行走不稳;轻症中暑是指除以上症状外,还出现体温升高至38℃以上,伴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细等症状;重症中暑是指除以上症状外,还有突然晕倒,甚至昏迷或大汗后抽风,焦躁不安、口渴、肌肉疼痛及四肢无力等症状。

  徐兵说,重症中暑最近并不少见,又可以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是人体大量出汗损失过多的钠盐,发生水盐平衡失调,产生肌肉痉挛性疼痛(抽搐),体温正常或仅为低热。热衰竭则常表现为疲乏无力、极度口渴、烦躁不安、极度虚弱、食欲不振等,重症者出现脸色苍白、皮肤冷而弹性差、体温低于正常、脉搏微弱且缓慢和血压降低等。而热射病多数人因汗腺疲劳以致功能衰竭呈无汗症,往往体温很高。徐兵说,一旦得了重症中暑中的热射病,死亡率很高,必须引起重视。

  诱发诸多关联病

  徐兵说,热射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非劳力性热射病,另一种是劳力性热射病。热射病的诱发往往都有几个特点:高温天气持续,所处环境高温、高湿,通风不好……从这10多天的急诊情况看,高龄老人因为基础疾病比较多,成为非劳力性热射病病人的主要群体。

  今年90岁的李大爷,平日里生活节俭,不习惯开空调,一直只用一把电扇来降温。前些天气温高,他的房间就像蒸笼般又热又闷。等李大爷晕倒被送往医院时,医生发现他体温已高达40℃,且大小便失禁,呼吸非常急促……徐兵说,夏季温度和湿度较高,有心脑血管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群和户外工作者是中暑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防止中暑。

  中暑还很容易诱发其他疾病,心梗、脑梗、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也由此增多。徐兵说,除了热源性中暑,高温天气也容易引起继发性反应疾病,特别是基础疾病多、免疫力较低的人。因为热天出汗多,血液浓缩以后血黏度高,容易导致血管堵塞造成血栓性事件。血栓堵在脑部,就是脑梗;堵在心脏部位,就发生心梗。

  前几天有一则报道,高温天气下,19岁男孩因为打篮球流了一身汗,拿起一瓶冰饮料猛喝,结果不到5分钟就发生心肌梗死。还有一位来绍兴旅游的24岁河北小伙,接连几天大太阳下逛景点游玩,当他因为胸部隐隐作痛去医院时也被诊断为心梗。徐兵说,这其实也是中暑的关联病。因为高温天气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如果剧烈运动后马上喝大量温度极低的冷饮,或是即刻吹空调、洗冷水澡,这些刺激都可能导致全身血管立即收缩痉挛,血压突然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血管堵塞,从而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防暑降温不可少

  “高温天气应尽量待在室内,记得开空调。”徐兵说,防暑降温是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要避免久处高温高湿不通风环境,避免高温烈日下出行,减少户外活动,尤其要避开正午前后时段外出,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   

  生活上,休息很重要,要保证睡眠。高温天气体力消耗大,容易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助于预防中暑。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此外,要及时补充水分。夏季人体水分挥发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身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被带走,因此应适当喝一些淡盐水,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要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减少人体热量摄入,饮食尽量清淡。徐兵建议,可以备一些中成药,比如清凉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还可以备一些菊花、金银花、茶叶、薄荷等泡水喝,也可以饮用一些绿豆汤、干菜汤等解暑。同时,冬瓜、生菜、黄瓜、西红柿、桃子、杏、西瓜等含水量较高的蔬果可以多吃。

  当出现中暑先兆时,及时到通风阴凉处或有空调的房间休息,取平卧位,松开腰带,敞开上衣,以利散热。可以先喝点温水,多补充水分和盐分,有条件者可静脉滴注一定量的生理盐水,服防暑药品。若中暑者出现严重的身体不适甚至昏迷,应迅速送医治疗。徐兵说,送诊过程中,自救很重要,应迅速进行物理降温,用冷水或湿毛巾擦拭全身,有条件的可用冰袋降温,将冰袋放置于头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区域降温。

健康绍兴建设(行动)


新闻来源:绍兴日报  2022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