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汤桂平
CT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肺部小结节”这个词也频繁地出现在体检报告中。什么是肺部小结节?它会变成肺癌吗?要不要吃药?要不要开刀?今天的健康大讲堂,我们请来绍兴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张春意,为大家揭开“肺部小结节”的神秘面纱。
不要被一些专有名词吓倒
肺部增殖灶、肺部纤维灶、肺部钙化灶、肺大泡、肺气囊……很多人对体检报告中的这些专有名词看不懂,有的甚至因此而感到焦虑。张春意说,她曾碰到过一个病人,因为胸部CT检查出来一个“肺部钙化灶”,以为自己得了癌症,两天瘦了3斤。
“对于这样的病灶,大家不用太担心。”张春意说,前述病灶多数是慢性良性病灶,不需要额外处理。比如肺大泡、肺气囊,相当于肺里面含空气的空腔;慢性少许炎性病变、纤维灶、钙化灶则往往是以前肺局部损伤、感染等恢复后留下的疤痕、硬化组织。这些病灶往往长期稳定,不是癌,也不会癌变,不需要治疗,与临床所说的肺部小结节是不同概念。
实际上,95%以上的肺部小结节也是良性的,只有很小一部分是早期肺癌,需要手术治疗。大部分的小结节经医生评估后3~6个月或每一年复查一次CT,做好随访即可。张春意说,肺部小结节一般不需要吃药,但如果第一次胸部CT查出来“磨玻璃结节”,尤其是伴有咳嗽、咳痰、发热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那就要考虑一周的抗生素治疗,一个月后再复查胸部CT,因为首先要排除肺炎的可能。有时候病人说以前有个小结节,吃中药或吃头孢霉素以后没有了,这种结节属于结节型肺炎,经治疗后可以消失或会自行吸收。绝大多数的肺结节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因为不是结节型肺炎。此外,少数的小结节即便确诊是早期肺癌,一般因发现早,手术治疗效果非常好,可以根治,也不需要恐慌。
很多人往往谈“磨”色变
临床上说的肺结节,其实就是肺里面密度比较高的类似圆形的肺部阴影。具体而言,影像学上表现为直径≤3厘米的肺部高密度阴影一般叫肺部结节,>3厘米的则称为肿块。肺部小结节往往指的是更小的结节,即直径为5~10毫米;5毫米以下的,则定义为微小结节。我们今天讲的小结节就专指直径5~10毫米的肺部结节,这一类在临床上最多见。
那么是不是看大小就能区别是否为癌症?并非如此,除了结节大小,医师还会根据结节的密度、结构形态来区分癌症的风险大小、是否需要手术、需要尽快手术还是可以等待一段时间再行手术。
根据病灶的密度,肺结节可以分为实性肺结节和亚实性肺结节。实性结节整个病灶密度高,即病变的密度足以掩盖其中的血管和支气管结构;亚实性结节则主要呈现为磨玻璃密度,即相当于正常肺组织上面覆盖了一层纱的感觉,透过这层纱能看到结节里面的血管和支气管的结构。根据密度大小,亚实性结节又可以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混杂磨玻璃结节,混杂磨玻璃结节往往有部分是实性结构。
张春意说,很多人往往谈“磨”色变,因为他们会上网去查磨玻璃结节是啥意思,结果被告知是肺癌可能,吓坏了。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早期肺癌也可以表现为磨玻璃结节。但并不是所有磨玻璃结节都是肺癌。她说,磨玻璃结节,尤其是纯磨玻璃小结节,有时候病灶倍增时间是以“年”来计算的。她遇到过一个病例,2011年查出来是直径7毫米左右的磨玻璃肺部小结节,每年复查胸部CT,直至10年后病灶才有增大,证实是早期肺癌,动了手术切除,病人10年来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都非常好。
不过,混杂磨玻璃结节恶性病变的可能性会高一些,尤其随访期间结节密度增加、直径增大,或病灶直径大于8毫米,需要手术的概率就很高了。她举了个例子,一位男性患者两年前查出来是8毫米混杂磨玻璃结节,随访3个月病灶没有缩小或消失,建议手术,但患者说家里有事没时间住院,后来也没有定期复查,结果今年上半年来检查时发现病灶增大,直径超过了1厘米,外科胸腔镜下手术病理报告属于浸润性腺癌,评估其复发的概率相对较高。
不要让小结节拖成大毛病
对于肺部小结节,还有一些市民疑惑,在一家医院查出来直径6毫米,另一家医院查出来8毫米,是不是意味着结节增大了呢?其实也不一定。张春意说,医院仪器参数不同,测量诊断的医生不同,都可能会出现误差。要对比,就需要把最初的影像与最新的影像对比,最好用薄层CT检查。因此,病人就诊时,最好把原先的影像资料都带上,方便医生具体分析及评估定期复查时间窗。
也有患者提出,有没有必要抽血查验肿瘤指标?张春意说,血常规肿瘤指标一般可以作为参考,有条件的可以查验。但即使指标是良性正常范围内,也依然不能排除病变可能;如果指标有升高,则更要引起重视,做定期或进一步检查。
关于结节随访时间,如果是实性肺结节,一般病灶稳定在2年左右,基本上可以考虑为良性病灶,纯磨玻璃结节随访时间就要长一些,定期观察5年都不算长。张春意提醒,不要让小结节拖成大毛病,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警觉性,保持平常心。肺部结节也有高危人群,一般40岁以上有多年吸烟史,或者有环境污染、高危职业暴露史,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或有恶性肿瘤或肺癌家族史的人,最好定期做筛查。同时她也提醒大家,现在肺癌有年轻化趋势,她曾经接诊过几个年轻病例,最年轻的才21岁,但已是晚期肺癌。
本期主讲
张春意
主任医师,绍兴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业委员会靶向和化疗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会常委,浙江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绍兴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绍兴市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擅长介入治疗及肺癌、支气管哮喘、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的治疗。
健康绍兴建设(行动)
新闻来源:绍兴日报 2022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