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卡片
徐若淇,2002年4月出生于绍兴市越城区,现为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大三学生。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轨迹。
最近两三年,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学生徐若淇因为疫情多了一个身份——防疫志愿者。每次寒暑假,她都要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值岗很多天,从“管”门诊大厅到“守”科室小门,用担当奏响青春凯歌。
“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徐若淇的话,也是广大青年志愿者的共同心声。
和妈妈一道去“上班”
徐若淇第一次“听”到“志愿集结号”,是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的图书室里。她的妈妈徐华丽是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护士长。2020年高考结束后,她就每天跟妈妈去医院,妈妈上班,她待图书室。“我刚坐下没多久,妈妈电话就来了,说医院在招志愿者,问我要不要去。”徐若淇说。
报哪个岗位?电话里,母女俩讨论了起来。
“有没有人流量大一点的?”女儿问。
“门诊大厅人最多,但风险大,敢不敢?”妈妈问。
“去!”女儿回答得很坚定。
培训后,徐若淇上岗。她戴上口罩,穿上防护服,仔细查验进入人员的健康码和行程卡,不厌其烦回复着人们的问题。遇到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她按要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将信息登记在册;有的人不理解、不配合,她耐心讲解防疫政策,直至说服对方;有的人找不到门诊,她做好引导服务;有的人不会操作预约挂号,她主动代劳。
“每天早上6点半,我和妈妈一起去医院,7点上岗,到中午12点结束。”徐若淇说,防护服的穿和脱都很麻烦,为了完成连续5个小时的工作,她起床后就不喝水了。“防护服要仔细穿好,口罩、手套等每个细节都要落实到位,不能留有一点空隙。”她说,防护服不透气,很闷,“下班”后衣服可以拧出水来。“女儿其实很累,有时都不想说话,但她从没在我面前叫苦。小姑娘没吃过什么苦,能坚持下来,还是挺不容易的。”说起女儿,徐华丽一脸欣慰。
医院门诊大厅,人来人往,情况复杂,不怕感染?
徐若淇笑了笑,说:“我妈每天在和患者打交道,我想只要做好防护,不会有事。”
2020年的暑假,徐若淇做了一个月“守门员”。“一些人对我讲‘防疫不容易,我们肯定无条件配合’。这些小细节令我感动,发自内心觉得,做志愿者付出的每一分辛苦都是值得的。”她说。
当别人说“谢谢”时,徐若淇总能听到医务人员爽朗的笑声,他们有时说“不辛苦”,有时说“为人民服务”。“在那样的场合,我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信仰和坚持,是医务人员不喊苦、不喊累的力量源泉。”徐若淇说。
做公益成生活一部分
“妈,帮我问问你们医院要不要志愿者?”2020年寒假前几天,徐若淇给妈妈打去电话。
徐华丽很快问来了。门诊大厅升级了验码设备,服务人员已相应减少。“我们科室还缺个‘守门员’,来吗?”徐华丽提议。
“来!”徐若淇回答得很爽快。
每天在岗5小时,服务内容依然是查验健康码、查看核酸阴性证明。“这里进出人员少,要比在门诊大厅轻松得多,没人的时候,我就看看书。”徐若淇说。
2021年的暑假、寒假,2022年的暑假,徐若淇皆如约而至。“暑假一般值岗一个月,寒假就半个月,具体到哪个岗位,主要看医院需要。”她说。
为什么选择到医院做志愿者?“受妈妈的影响。”徐若淇说,妈妈已在医院工作20多年,每天很忙,做了护士长后更忙,“尤其疫情发生以来,她经常十天半个月不回家:要么去疫区支援核酸检测了,要么去隔离病房帮忙了。”
有时妈妈还要充当心理医生——安抚病人的情绪,还需要尽可能地担负起病人的生活起居。“取标本有相当大的风险,有些操作需要近距离跟病人接触,有时病人咳嗽,会把唾沫星子喷到面罩上,但妈妈从没有怨言。”徐若淇说,听得多了,见得多了,就觉得妈妈的工作非常辛苦,“特别心疼,就想着能帮他们分担一点是一点。”
“我女儿富有同情心,做事也比较专一,认定的事,她会一直坚持下去。”徐华丽这么说。
“前几天,妈妈的同事在微信里问我‘今年寒假还来吗’,我说肯定来啊。”徐若淇说,假期到医院做公益,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时间允许,不会失约。”
新一代青年接过志愿接力棒
青年志愿服务,如何在防疫大局中找准定位?
“帮忙不添乱”是最基本的共识,服从防疫全局安排是其核心定位。“我接触到的一些老人,有的年纪很大了,他们忘记做核酸、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很正常。我要是心一软,就可能造成疫情破口,所以我要耐心劝解。”徐若淇小小年纪,却已展现出成熟的一面。
“第一时间选择报名,不为别的,就因为自己是一名青年志愿者。”徐若淇说,看到学校的志愿招募信息,她也第一时间填写了报名表。“作为一名志愿者,能够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虽然很辛苦,但想到这是为大家好,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徐若淇说,疫情发生以来,从城市到农村,从大街到小巷,从线上到线下,到处可见志愿者身影,“在服务过程中,我们既体会到防控工作的繁重与紧张,也懂得了平安健康生活的来之不易。”
“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说的话。
对此,徐若淇深有感触。
她说,在这场战“疫”中,好些同学也做起了志愿服务,他们戴上口罩,穿上“战衣”,投身疫情防控、政策宣传等工作,积极践行志愿精神。
“现在,志愿服务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这代青年手中,我们要做到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徐若淇这样说。
青春有我 逐梦前行
没有人生来勇敢,正因为被需要,很多人才选择了逆风前行。
在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经常有一股股暖流从我心中流过。志愿精神是一种互助、不求回报的精神,这是一种精神的开拓、大我的创造。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勇于奉献的精神,就没有现实中的伟大成就。志愿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新闻来源: 越牛新闻 2022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