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天气转凉的时候,隔壁的吴大爷就开始不停咳嗽、咳痰,咳嗽的时候有时喘不上气,胸闷闷的。他感觉这几年体力愈发变差了,有时候平路走一小会都开始喘,爬一层楼就要停下来休息半天,这到底是怎么了?
其实,这可能是患上了呼吸科一种常见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大家可能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你可能听过它的别称:“老慢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等。那这个疾病有哪些危害?如何确定自己是否患上了这个疾病,又该如何治疗呢?
什么是慢性阻?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它危害大,会逐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严重者会因“呼吸衰竭”“肺心病”死亡。它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正在逐年升高,目前我国约有1亿人患有慢阻肺,是和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慢肺阻有哪些表现?
慢性咳嗽:随病程发展,咳嗽可终身不愈。通常早上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咳痰:痰多为白色,清晨排痰较多。
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在劳力时出现,之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
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
如何知道自己可能患了慢肺阻?
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上了该病,直到病情严重才去诊治,此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简单的病史,粗略判断是否有患慢阻肺的可能:
1、是否有吸烟的习惯?
2、是否经常接触粉尘、烟尘环境?
3、有经常性的咳嗽咳痰吗?
4、与同龄人相比,是否更容易感到气短?
5、年龄是否在40岁以上?
如果你有上述3条及以上表现,就需要引起高度警惕,请尽快来呼吸科门诊完善肺功能检查,尽快治疗,阻止肺的进一步损伤。
慢阻肺如何诊断?
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是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一项简单无痛苦的检查,只需受检者按照医生指令对着肺功能仪吹几口气,就能客观评价气道阻塞程度。
这项检查在我国远不如测血压、血糖那么普及,因此倡议40岁以上人群应像量血压、测血糖一样,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对于抽烟人士、反复咳痰气短者、长期接触粉尘者、有家族病史者的高危人群,更要引起重视。
如何预防慢阻肺?
预防慢阻肺,防范各类危险因素是首要之举。
戒烟是所有吸烟慢阻肺患者的关键干预措施,应加强慢阻肺患者戒烟的健康教育,促进医务人员在患者诊疗过程中积极开展戒烟劝诫,并提供多种戒烟途径,最终提高慢阻肺患者戒烟的成功率;针对有职业暴露的患者,应该加强对其所在企业和患者个人的防护措施宣传和管理;室内有效通风、采用无污染炉灶和类似的干预措施,能够显著减少燃料烟雾暴露。
如果已经患上慢阻肺,该如何治疗呢?
目前,对慢阻肺还没有根治的办法,治疗慢阻肺的目标是缓解症状,减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慢阻肺的治疗包括:
1,戒烟,脱落烟尘、粉尘环境。
2,防寒:冬季适当增衣,寒冷季节减少外出。
3,用药:需要医生指导下应用吸入制剂类、祛痰类药物。
4,家庭氧疗:慢阻肺患者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呼吸困难,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庭氧疗。
5,运动锻炼: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运动方式,如步行、太极拳、慢跑等,量力而行。
慢阻肺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一样,属于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且要定期到医院与医生沟通病情、调整药物。一般中、重度以上的患者,每3-6个月复诊。病情稳定、轻症的患者可以每年进行随诊。患者出现急性发作的话,需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新闻来源:学习强国 2022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