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即将到来的“波峰”,急诊科医务人员这样说
“波峰”正在到来。
来自绍兴市人民医院的数据显示,12月26日,该医院急诊科接诊量高达2058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救治第一线。“急诊正承接发热门诊的部分压力,成为分流患者的出口。”该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张玲说,现在,不管核酸阴性还是阳性,只要病人的生命受到威胁,全力抢救是第一原则。
急诊分流
“快!快!救人!”昨天中午,在市人民医院,呼救声从急诊大厅外响起,迅速传至抢救室。大厅里,已有10多名患者用上了呼吸机。
“抢救室原有床位36张,现在增加了好几倍,后续肯定还会再增加一部分。”张玲说,增加的床位都是从其他科室借调来的,“好在医院紧急采购了一批医疗设备,今天下午就会送到。”
前几天,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每天就诊量还有1300多人次,12月26日这一天降到了约700人次。“事实上,早几天急诊科就已在主动分流。”张玲说,按照之前的要求,发热病人进急诊科,需要先在发热门诊接受检查,“一些病人除了发热,还伴有比较严重的基础疾病,时间上不允许。”她告诉记者,原先急诊科的接诊量在1000人次左右,现在多了1倍,“原先病情严重的少,现在重症的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不过,来病人了我们就上,没人会问病人阴性还是阳性。”
“现在最紧要的就是应对重症救治。”市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陈志良说,根据新方案,抢救室病人均可被跨科收治,外科医生支援内科病区管理病人,同时全院呼吸机统一调配,重点保障急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的使用。“每天会梳理重症病人情况,已脱机的病人会被及时转移至各专科病房,并及时安排急诊抢救室的重症插管病人入住。”他说。
根据其他城市的经验,陈志良预测,疫情“波峰”到来需要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热门诊量急速增长,第二阶段是急诊抢救会进一步增加,第三阶段是对危重症的救治。“现在应该已进入急诊承压的第二阶段,遇到病情危急的,不管是不是阳性,都要立即安排手术。”他说。
生命至上
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最近的就诊人数也在快速增加。“原先一天也就五六十人次,现在已超过300人次,抢救室一天要抢救二三十人。”该医院急诊科主任方央说。
相比迅速增长的就诊人数,让方央感到压力大的是急诊科的人手。“8个医生都处于‘阳了’或‘阳过’的状态,大部分护士也是发烧坚持上班。”他说,每天,急诊源源不断有人来,重症病人来了,就要启动抢救,“不能因为生病或累了就不管,这个岗位要求我们不能倒下。”
“我们科室有34名医生、120多名护士,大部分都是带病上岗,吃点退烧药就上了。”张玲说,急诊工作有一定专业性,这增加了从其他科室调人的难度,“一般都要在岗10个小时,有的坚持了14.5个小时。”
相比生病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医务人员更担心感染后工作没人顶上。“晚班是最麻烦的,如果值班的吃不消,我就自己上。”方央说,急诊科的病人中,老年病人占据不小的比例。一些病人如果没有家属陪同,全程只能靠医务人员照料。“一天下来,步数要超过2万。”他说。
张玲已经好几天没回家了,有时她会想起以前的经历。“以前不也扛过来了?这一波也一定行!选择了这个职业,那就要‘生命至上、治病救人’,这应该是所有医务人员的共识。”她说。
来源:绍兴晚报20221228
相关链接 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wb/pc/column/202212/28/node_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