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条通往心灵的路――记外三支部的厦门之行
2013-08-06
阅读量:1517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7月19日中午,烈日炎炎, D3135次动车载着我们外三支部的部分党员去了厦门。我们已记不清这是工作以来第几次支部活动了,内心还是抑制不住的喜悦和激动。
鼓浪屿的优雅和浪漫让旅行的我们倍感温暖,在那似乎能找回逝去已久的青春。熙熙攘攘的人群徒步于岛上的小巷,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不经意地洒落在每一个人身上。于是,生命突然开阔起来,内心也变得从容了。据说南普陀的香火很旺,我们零零散散的几个人开始跪拜起来。党员是不信佛的,但佛教里的“善”确是我们一直追寻的。路过厦门大学时,很是羡慕这里的学子,可以在最美好的年华里盘腿坐在校园里的海滩上,大声地朗诵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然而旅行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不仅仅是文艺上的,还有历史的沉淀。
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东南端海峡突出部,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战略性海防炮台。站在炮台上,远眺金门,心系祖国统一的情结油然而生。岁月洗涤后的胡里山炮台更显得隽秀,以独具沧桑的面孔,裹着硝烟走进了泱泱华夏的历史。我们最后一站是在集美的鳌园,鳌园中央矗立着“集美解放纪念碑”。碑名由毛主席亲笔题名更显苍劲有力、飘逸豪放,背面是陈嘉庚先生撰写并手写的碑文。陈嘉庚先生独具匠心,将碑高设计为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所走过的28年历程,基座两层,台阶下层八级,上层三级,象征着八年抗战及三年解放战争。多少年过去,多少人走进鳌园感受陈嘉庚先生的赤子情怀。正是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有着那样铁一般坚定信念的爱国志士,才给了我们如此美好的生活!历史的碎片,在我们的脚下被一片片拾起揣在了心中,如同共产党的信念。旅行不仅仅是看景,也是在完善自我。
我们不是为了出发,而是为了在旅行中遇到更真实的自己,为了让我们从繁忙琐碎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短暂抽离,跳出来看一看,然后回归,上升。(外科三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