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脏介入模型来“说话”——心内科青年文明号又出健康教育新招数
2016-06-14
阅读量:1668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正常的动脉到动脉粥样硬化,这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患者要接受心脏介入手术,这究竟是个怎么样的手术?植入到体内的又是怎样的东东?术后患者应注意些什么?为什么?如何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这一艰涩而又深奥难懂的医学问题,让他们直观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手段,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心内科的护士们又出了健康教育新招数——借模型来“说话”。
在总务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5月底,心内科在11楼阳光吧陪人等候区和CCU监护室内分别设立了“心脏介入手术模型”专柜,展示了永久起搏器植入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等心脏介入模型。
永久起搏器陈列柜里分别陈列了单腔起搏器(VVI)、双腔起搏器(DDD)、三腔起搏器(CRT)等不同类型的起搏器,让患者对起搏器有一感性认识。冠状动脉支架区域展示则从正常的动脉到积聚的脂质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直至完全堵塞的动脉模型,直观地展示了动脉粥硬化演变过程。当动脉堵塞75%以上需要植入支架时,介入手术所需的球囊和支架实物形象地展示在眼前,使患者和家属有了直观的了解,消除了关于支架植入的懵懂。
据吕巧霞护士长介绍,此举为深入推进“健康绍兴”建设,做深、做细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平常的口头讲解,结合书面、视频、图片、实物模型等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优质健康教育新模式,从而实现健康教育标准同质化、载体多样化、指导个体化的目的,以切实提高百姓健康水平。
心内科这一健康服务新举措凝聚着护理人员对患者健康的关爱,受到了广大介入患者及家属的赞赏。
医院健康教育讲师团成员赵瑞芳副护士长为患者和家属讲解支架植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