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青年动态- 【绍兴日报】特殊全家福里的故事

【绍兴日报】特殊全家福里的故事

2019-02-13 阅读量:2393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微信截图_20190213073507.png

      

      用一部手机,将坚守在工作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与家人们拉进同一个画面里,拍成一张特殊的全家福。今年春节期间,绍兴市人民医院团委书记、宣传科副科长丁凯拍摄了许多这样的照片。

  这些特殊的全家福背后,都有着怎样温馨感人的故事?记者选取了其中的五张,一一进行了采访。

  

  ●记者 徐霞鸿/文

  一

  “今年春节还是比较幸运的,除夕那天我上白班,他上后夜班。在我下班后他上班前,我们还有4个小时可以在一起,陪着家人好好吃一顿年夜饭。”

  盛慧玲是神经内科的一名护士,她的丈夫陈锋则是急诊科的一名护士。这一对护士小夫妻,虽然从事着相同性质的工作,但是因为科室不同,常常不能团聚。上一年除夕的晚上,两人就都坚守在医院里,他们刚满周岁的孩子只能留给老人照看。“我们哪怕两人都在上班,也几乎没时间见面。我在9楼,他在1楼,有时只能趁着中午休息的时间,通过手机视频与孩子‘见面’。”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身为多角,从医皆抛。”同一科室的同事们,用这十六个字来形容盛慧玲。他们亲眼见证了,自从走进护士职业这扇大门,她错过了很多。单身时,错过了与同龄人并肩旅行的机会;恋爱时,错过了男友准备的多次惊喜;结婚后,错过了孩子几乎每一个第一次,包括第一声“妈妈”。

  特别是她生孩子那天的事,至今还被大家传为美谈。那是2016年的12月27日夜里,陈锋正在急诊上夜班,即将临盆的盛慧玲感到肚子一阵阵的疼痛,她预感可能要生了,就第一时间打电话给陈锋。电话那头的陈锋,心急如焚,却不能擅离职守。他马上拨通了120,并飞快地与同事换好了班,才跟着救护车一起赶回了家。“这件事也是十分凑巧,当时我家就在医院附近的后墅,正好是在我们医院的派车范围,不然他也没办法亲自赶来接我。”盛慧玲告诉记者,同为护士,她非常理解丈夫。

  而事实上,在她因为缘分选择了他时,也不是没有预想到有一天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去年,年迈的公公生病,急需住院,不巧他们夫妻两人都值夜班。在那个寂静的夜晚,他们再一次选择陪在了患者的床前。

  数年如一日的工作,日日如此,年年如初。在这对白衣天使的眼里,只因钟情于看到患者眼中的盈盈笑意,胜似年夜饭桌上的山珍海味;只因执著于聆听患者口中的啧啧赞赏,胜似春节晚会中的歌声飞扬。

  二

  “怎么又要采访我?还是换别人吧!大家都是一样的,我没什么特别的。”儿科医生李华浚很忙,刚刚还看见他在门诊坐诊,一转眼他又出现在了急诊,一路上他还在不停地打着电话,帮重症的患儿联系住院的床位,记者好不容易才逮着他,他还一直推脱。

  李华浚嘴里的“采访”,其实指的是去年国庆期间的一件事情,让他在不经意间成了“网红”。那件事的起因是李华浚儿子写的一篇日记。这个年仅10岁的男孩,行文稚嫩却情真意切。在这篇日记中,爸爸被他形容为“爱心满满的大忙人”。比如那天早上,李医生骑的电动车轮胎坏了,为了不耽误给患者做手术,他把车子扔在路边,打出租车赶往医院。

  “看着别的同学在假期里由爸爸妈妈带着出去旅游,我爸爸没有放假,他在假期里救治小病人,我也感到自豪。我知道,爸爸很爱我,也爱其他小朋友,他希望我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不说了,再说我要流眼泪了。”孩子日记中的这些话,让当父亲的李华浚眼睛有些泛红。这篇日记在医院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出来后,许多读者纷纷为他点赞。

  “确实是这样,我周末和节假日基本都要加班,儿子妈妈管得多,有时我上夜班回家很晚,

  白天也是在睡觉。”李华浚说,当时看到儿子的这篇日记,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么多年来,他亏欠儿子和家人的太多,但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全心全意做好。

  李华浚的故事,其实是很多医护人员家庭的真实写照。作为医护人员的孩子真的非常不容易,他们早早了解医者的辛苦,早早体谅父母不能陪伴的无奈,早早成熟起来为父母的工作骄傲。也常常不知道自家的爸爸妈妈下一秒是否会接到电话后,连饭都顾不上吃,火速赶去医院,不知道他们今晚是否又要继续在医院加班,不知道明天放学回家是谁接,会不会没人接……

  不过,今年春节,李华浚的儿子没有再“流眼泪”了。因为今年春节,爸爸终于得到了调休,一家人出去玩了几天。虽然这也是李华浚从除夕到初二连续上了三个夜班后,放弃了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换来的。“春节是儿科病人最多的时候,我们科室人手又不足,这次能出去玩,确实不容易。我们家的年夜饭是我订的,但最后我自己却没吃。”

  李华浚告诉记者,计划没有变化快。“其实在出发之前,我心里就是没底的。我们本来打算去广州玩,因为担心临时要加班,才选了自驾去福建,时间灵活一点,连订的酒店都是到付的那种。结果车子出了点故障,刚上高速就下来了,最后只能改坐高铁去宁波玩了几天。”

  三

  “春节是急诊科最忙的时候,大家都想休息,我就多做一点吧!”对于急诊科护士长黄春华来说,过年和平时并没有啥两样。因为自从她担任这个职务以后,已经连续9年除夕没有休过假了。

  这9年除夕,黄春华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7年除夕。“那天中午,有一位农药中毒的患者被送到我们急诊科。我们询问后得知,这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是为了讨薪才喝下农药百草枯。”黄春华告诉记者,百草枯是剧毒农药,一般喝下去就没命了,幸好这位患者喝的不多。他们建议他洗胃,并做血液灌流。但因为经济原因,患者及家属不肯配合。他们只好苦苦相劝,一直到傍晚5点多,患者和家属才同意接受治疗。

  “血液灌流是类似于血透的一种治疗方式,目的是给血液彻底清毒。从开始到结束,差不多要3个小时。再加上当时也是我们医院刚开始开展这个项目,我肯定是不能离开的。”如此一来,原本5点下班的黄春华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才回去。“家人已经在饭店里吃完年夜饭回家了,我只好一个人随便弄点吃吃。”

  不过,这件事还没有过去。大年初一早上,黄春华到急诊科轮值时,这名患者情绪又开始波动,她和同事苦苦劝说,他依旧不愿治疗。一直到下午1点,休息在家的黄春华才接到科室打来的“患者愿意继续进行血液灌流”的电话。于是,她又匆忙赶回医院,一直到晚上8点多才为患者做完血液灌流。

  “血液灌流的疗程是6天,从第二天开始,每次治疗过程要持续6个小时。”黄春华说,本来大年初二、初三排班她是休息的,但因为这个患者,整整一个春节长假,她只有初六这天因这位患者完成了整个疗程才得以休息了一天。

  “这都是常态了。既然选择了这行,也就没啥好抱怨的。”在采访中,这位护士长说,春节的忙碌她早就习惯了。“记得去年的正月初一,原本早上巡视过后她就可以休息了,因为科室里一位怀孕的护士突然身体不适,她二话不说又顶了一天的班。”在急诊科的同事们眼里,黄春华一直就是一个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好榜样。

  四

  “今天遇到的这个肺癌手术有点复杂,患者是个60多岁的女性,因为长期与粉尘接触,她的肺和长期吸烟的肺差不多,切除起来难度较大。”采访胸心外科医生王海勇的那天,他刚刚从手术台上下来,4个多小时的手术时间让他有些疲惫,但手术的成功也让他颇有成就感。

  “我们科室每年大概有1000多台手术,平均每天都有三四台。肺癌手术还算快的,最难的是食道癌手术,有时候要站10多个小时。”王海勇说,多数手术都是择期的,一般患者会避开春节,所以他们在春节期间并不算太忙。但每年的这个时候,他们都会去支援其他科室。就像今年大年初一,他就在普外科的门诊值班。

  “我的休息时间都是碎片化的,好像也就周末下午相对完整一些。”作为胸心外科的副主任,王海勇已经习惯于每天都到科室里转一转。“不管是不是我值班,每天早上查房,我是必到的。如果早上没来看过,我一天都不会安心。春节也是一样,和平时没多大区别。”

  王海勇坦言,因为这份工作,他常常被老婆吐槽为“最无趣的人”。“想想也是的,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里,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大概四五年前,我家在海南买了一套小小的度假房,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一次都没去过。”

  在王海勇的概念里,一切为了工作,就连在绍兴买新房也是。“我老婆在城东上班,她想买平水的排屋。但我不同意,因为我是外科医生,有紧急情况发生时,一定要能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最后,她也拗不过我,买了镜湖的房子。在不堵车的情况下,开车从家里到医院,只要5分钟。”

  因为陪伴家人出去旅游的次数少,在王海勇的印象当中,他家的全家福好像只有两张。一张是在长白山的天池边上拍的,还有一张在西藏的布达拉宫。“在西藏的那张,还是因为我当时在援藏,家人来探亲才拍的。”说起1年半的援藏经历,王海勇心里有点难过。“最对不起的就是我母亲了,我走的时候,她已经有一些老年痴呆症的症状了,但生活还能自理。等我回来,她的状况已经很差。我舅舅埋怨我,说我是医生,如果我在绍兴看着,我母亲的状况不至于恶化得这么快。”

  不过,令王海勇欣慰的是,家人对他的工作还是十分理解和支持的。女儿读大学时,就和父亲一样,选择了医科。

  五

  “今年,我会在绍兴过年,感受中国的春节。”阿德什是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的外籍研究生,来自尼泊尔。从去年9月开学至今,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绍兴市人民医院,主要是跟随心内科的主任医师池菊芳学习。

  “中国新年很有意思,中国朋友请过我吃饭,还给我发红包。”大学本科在云南大理一所大学就读的阿德什告诉记者,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在中国过年了。他的中文说得极好,对于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挺了解。他告诉记者,他们国家的新年是在每年4月,家人们也会在一起聚餐。但是因为要学习,他可能也回不去。平时,只能通过微信与家人联系。“我家里除了父母,还有哥哥、弟弟、妹妹。”

  另一位中文名字叫王子的外籍留学生,来自索马里。“我家非常远,先坐飞机到广州,然后在迪拜转机,再飞索马里,单趟要20多个小时,来回要1万多元。所以一般一年就回去一次,基本上是在暑假里。”王子告诉记者,他是在中国东北的一所大学读的本科,所以也已经在中国过了好几个春节了。“因为回不去,所以会特别想家。特别是在那么热闹喜庆的节日里。”

  比这两位更想家的还有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鲍勃,这是他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也是第一次过中国新年。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团聚的心情对于任何国家的人们都是一样的。当他们翻出手机中家人的照片时,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是那么甜蜜。(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