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手记:求学篇
2013-12-16
阅读量:1025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似乎荷兰的三级大型医院都没有特别的院名,通常就是某个知名大学的医学院,于是名称就在“xx University”后面加个“Medical Center”。LUMC就是Leide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简称。在荷兰,一共有八个这样的大型医疗中心,分别是八大院校的附属医院,大多分布在中部和南部,LUMC就主要负责南荷兰省北部居民的医疗健康,北荷兰相对稀少(我猜可能是因为中南部比较发达、人员更密集的缘故),只有一个格罗宁根大学医疗中心(UMCG),就是我导师原来工作过的医院。同一级别的医院之间并无明显的水平差异,只是分管的区域不同而已。而康复中心也分为三个等级:社区的、当地二级医院的康复中心以及区域性的三级康复中心(比如我去的Rijnlands康复中心),基本与每一级医院相平行,比如Rijnlands康复中心(RRC)就与LUMC相匹配。
荷兰全民医保,包括像我这样的短期定居者。只要是医生开出来的,无论检查、药物还是手术,除去一些非常特别的非必须选择外,全部由医保支付,所以医生的权利似乎非常大。但荷兰医疗就诊体系完善,各级医生严格控制诊疗流程,并不是你想去什么医院看,想吃什么药,就能得到满足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感冒引起的咳嗽,三周内一般是不被允许服药的,即便你打电话给你的家庭医生(你必须先打电话给家庭医生,经他认可才能预约时间去他的诊所看病),他大多会建议你喝喝水、含点润喉片之类,超过三周后,他才会根据情况开些止咳药物,但抗生素的控制是非常非常严格的。至于孩子感冒,首先荷兰的家长就不会同意一发烧就立即去看医生(这一点,我非常佩服荷兰爸妈们的镇定,要是在国内,发烧一天,即便父母有这个常识,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早就架着去大医院了);等到过了三天,家长觉得严重了,打电话给定点的家庭诊所,往往是家庭护士接的电话,护士听完描述后,一般会建议多给孩子喝点水,注意休息,就打发了;等到护士也觉得严重了,才会把电话转给家庭医生,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症状,家庭医生多数会建议再观察几天…所以,有机会见到家庭医生的,已经都是必须接受治疗的患者了。然而这还远远没达到你可以进像LUMC这样的三级诊疗中心的资格。不过荷兰人对此并无异议,对医生的依从性非常好,也不见有人投诉争吵。我曾见过一个2岁幼儿水样腹泻连续十天后,家庭医生才给做了一次粪便检查,未发现细菌,嘱咐保持水分摄入量,以防脱水后,就让父母抱着回家了,未开任何药,家长也无任何意见。至于在LUMC就诊的病人,医生都会亲自接至诊区,再互相握手问好。所有病人均为提前预约,各科再根据当天当值医生分流至各诊室,我所在的科室,有5个门诊室,集中接诊日大概有15-25个病人左右(非集中接诊日则有可能只有1-2个病人),一般由3-4个医生接诊,所以每人的门诊量大约是5-8人,分配给每个病人的就诊时间,至少有半小时。有一次导师上午预计接诊3个病人,却一直看到下午1点,我注意了下时间,最长的病人接待了1个多小时,最后没检查,也没开药,回去了。这在国内是绝无可能的。然而这种融洽的医患关系、分明的就诊制度和注重沟通的诊疗模式,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形成的,需要完善的医疗制度和医学生培养体系的支撑。
能在LUMC执业的都是精英。根据我拿到的2011年数据,LU有员工6757人,全院床位700张左右,平均住院日6.1天,当年发表论文数2108篇。LU有严格的医学生培养流程。荷兰人满12个月即可上幼儿园,4岁可以上小学,连续上12年后,参加大学入学考试,学士学位4年,但硕士一般1年就可以修完学分,所以下次看到人家21岁就拿到硕士文凭别再大惊小怪。医学生是6年制,PHD必须发表4篇以上SCI才能毕业,毕业后,经过2年的practice,才有机会成为一名doctor,再过4年,有机会晋升为Senior Medical Specialist,相当于国内的高级职称,之后,如果你做research,你就有机会获得最高职称professor,但一个部门的professor极少,多数是director(部门主管),也有可能连部门主管也不是professor。Director并不是由LUMC自己定的,在对申请者的个人能力和成绩进行综合考评后,由LU决定聘任,各地区之间的流动性也非常大,一个优秀的professor的加入往往能迅速提升本学科的综合实力。
LUMC事实上就是LU的医学院,因为医学院的学生基本都在LUMC上课。LUMC的主院区分为三大板块:医疗楼群、科研楼群和教学楼群,其中医疗楼群的建筑数量庞大,以字母命名从A一直排到W。事实上除了自己的department和分管康复的人事一部(LUMC共有5个人事部门,分管全院近7000号人),我从来没搞清楚过哪幢楼是干什么的,因为所有标识全是荷文。医学院的本科生就在教学楼内上课,在医疗楼内实习见习,在科研楼内做实验、搞基础研究。由于教师大都在院内上班,从各自科室步行至教学楼最多不过10分钟(荷兰人人高腿长,走路奇快,如果是我,可能需要15分钟),所以上课与上班可以做到合理安排,不浪费时间。但进入硕士课程后,学生会被分到各地的各级医院去实习观摩,因为在三级诊疗中心你只能看到疑难杂症,见不到普通疾病。
LUMC会邀请每一位新职员参加它们不定期举办的欢迎介绍会,有意向参加者可发送内部邮件给邀请方确认,然后,相关部门会准备好各种英文资料,请President参加并回答大家的提问,PPT会介绍LUMC的规模、组织结构和医院的一些数据,期间分发一些荷兰经典小吃及饮料。结束后,组织者还会带领新职工参观LUMC,我也是在那天才算基本走遍整个LUMC,并且了解到医院内部居然还有一个博物馆,让我吃惊不小。最后,组织者会赠送一张面值7欧元的当日中餐券,这个面额在医院内部的cafeteria足以让两个人填饱肚子。
Rjinlans康复中心是私人投资的三级康复中心,下设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心脏康复、肺康复和儿童康复部,拥有一层矫形器制作室,三个大型健身房,一个游泳池(24小时开放),并与隔壁的残疾小学有内部走道直接相通(在荷兰,基本每个康复中心都会通连一个残疾学校,便于残疾生康复);设有一个病房,40张床位,两个餐厅,40名各类治疗师,15名康复医师(由于医生可以多点执业,RRC的康复医师与LUMC多有交叉)。LUMC与RRC各有自己的董事会,有交叉但不隶属,购买器械基本由保险公司掏钱,但政府会给予一小部分的免税。在荷兰,住院治疗的病人占总就诊人数<10%,所以无论是LUMC还是RRC,床位数都不多,然而保险公司支付并无不同,这与国内截然相反。
我的一年就在LUMC与RRC中度过,跟他们的正式职工一样,每天上班下班,看病吃饭,参加学术活动,空余时间研读文献,撰写论文。当然,偶然调节一下,写写这样的文章。
LUMC有自己的图书馆和阅览室,里面设施齐全,网速一流,无线网络覆盖医院每个角落,根据身份不同,可选择不同的wifi,有员工网、学生网、访客网等等,只有访客网是无密码的,任何一个病人或来访者均可使用,网速也不错。所以查找文献并不需要去图书馆,用自己的帐号进入任意一台电脑 (所有电脑开机均需使用自己的帐号与密码) 均可查到全文,非常方便。导师对我非常好,让我与一位Senior Medical Specialist共用一间办公室(除了导师,基本上都是2人以上共用一间办公室),所以我也有自己的办公桌与电脑。特别的是同一层楼中所有办公室门钥匙都是一样的,拥有一把,就可以开所有的门,并且这些门从里面看是没有锁芯的,意思就是,如果人家从外面反锁上了,你就没法出来了。但门内的墙上有一个开关可以从里面锁门,打开后,外面红灯就会亮起,此时即便有钥匙也不能从外面开门,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防止病人在就诊时受到外界干扰。
我在LUMC查阅文献、撰写论文、随导师门诊、会诊,在RRC参与各种稀奇古怪的训练,相比而言,LUMC更注重科研,RRC则更注重临床。LUMC和RRC可以看到很多罕见疾病的康复,比如索托斯综合征、West 综合征;RRC可以参与心梗PCI术后、心脏搭桥术后极早期的康复、呼衰心衰病人带着氧气面罩的ADL训练,唯一让我觉得不便的是所有的病历资料都是荷文,以至于在每天的病例总结讨论时,你不得不依赖于他们对你偶而的英文解说,然而这往往会浪费他们的时间,在欧洲人所有日程都精确安排到“几点几分”的schedual上,这种计划外的带教多少让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所幸治疗师多数很年轻,很快就打成一片,于是我就会在上面没有安排的时间段私下参与他们的训练项目。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每一个治疗师都全面发展、体能超群,特别是心脏康复的治疗师,每一个都必须会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游泳、各种棍操、球操、垫上运动,并且每天有N批病人来院训练,体力消耗非常大。我第一次跟A级心脏病人同上水疗课时,45分钟内带球运动以各种花样游了近1000米,全身各大肌群基本都训练到了,结束时测心率已超过130次/分,这还是在我每天保持10公里、平时会诊上下10几层楼全部步行不坐电梯的体能状态下进行的。
一年的时间,对别人来说似乎一晃而过,回来几天,碰到同事都问:结束了?好快! 我想说的是:对任何一个孤身在外求学的人来说,工作与学习,一年,确实很快;生活过日子,一年,其实很慢。这一年,对于我,是一段别样的经历。想感谢的人很多,但最想感谢家人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和康复科的全体医务人员,是他们,在我不在的一年里,承担了更多的工作。 (康复中心 龚剑秋)
LUMC
通往教学楼的空中过道
LUMC教学大楼
教学楼内阶梯教室,每个座位均配有电源插头与扩音器
RRC
RRC员工餐厅之一
出院前体验室。康复病人出院前会在此住一天,自己端茶倒水,做的饭菜医生护士一起品尝。
心脏康复PT室之一,各类心脏病人经过测试后按等级不同给予不同训练量,所有器械都与电脑软件相连,可直接观测到各项数据。
部分康复训练器具
水疗,适应症包括心衰、心梗、各种开胸术后、PCI术后、COPD、哮喘、2型糖尿病、高血压、抑郁症等等。浮力哑铃一般适用于B-C级病人。
肺康复。大多为门诊病人,血氧饱和度监测配上氧气瓶,看到长长的氧气管子了么?有多长?至少一个gym的宽度那么长,保证患者可以带着氧气管完成整套横向训练动作。
81岁患者,先后开过4次刀,训练前EF 48%,训练后60%
带过我的老师:儿童康复的、神经和骨康复的,还有一起工作过的伙伴们,很感谢他们对我的无私帮助,并且在离别之际给予我那么多的意外惊喜。
RRC心脏康复部主任 Dr. Henk,给我制定了详细到“分”的培训计划,以至于我午饭经常2点吃,还得掐着表。
参与全麻下儿童大剂量肉毒毒素注射,手术室五彩缤纷的手术帽。是不是很奇怪不用戴口罩?因为进入的是相对无菌手术室。
那些个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的白天与黑夜
在RRC的第一堂讲课,背景是医院的,结语是荷兰文。(每周五早晨安排年轻医生轮流讲课)
赴英参加第4届英荷康复年会
在Delft理工大参加荷兰四校联合康复学术年会
导师的办公室,充斥着文件与各种艺术品
最后的晚餐,导师把证书与礼物一起给我,回忆了我这一年走过的路,朋友全程录相,毫无准备的我发表了一通词不达意的speech, 终于承认自己情商远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