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群众观”获奖征文选登(三)
2014-06-16
阅读量:822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仁心仁术 德才兼备
——医务工作者的群众观
内一支部 王小仙
在全国上下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之际,作为一名普通的儿科医生,我认为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是我们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落脚点,也是回应群众呼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概括的讲,就是要求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从仁心仁术、德才兼备作为不断努力和追求的目标。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自古以来,德才兼备是医者的最高标准。有德无才,便是庸医,再好的品德也只能爱莫能助;有才无德,才无所施,更会遭世人唾弃。生老病死是人人都要经历的事,几十年的人生,病总与我们相伴,这样就把病人与医生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得医生的服务对象极为广泛,也使得医疗卫生行业成为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行业。
首先,医生要有高超的医术。清代吴尚先在《理渝外治方要略言》中写道“医以济世,术贵乎精”,意思就是学习医术是为了拯救世人,而医术最值得珍贵的是能够精专于医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的工作关系到人的生命,而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所以高超的医疗技术,让患者得到最合适的治疗是每一位合格医生所必备的。医术低者,严重的是将小病拖成大病,错过一些急病的最佳抢救期,造成本不应出现的后果,引起医疗纠纷。医术高者,医好疑难杂症、多年顽疾,甚至是起死回生。“华佗再世”、“妙手回春”的锦旗挂满墙头,患者及家属开心,医院和医生高兴。
其次,医生要有高尚的医德。医者,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悬壶济世、慈悲为怀的人。所谓“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佛者,慈爱为怀,普济众生。医生在行医中与患者信息是高度不对称的,患者不知道自己的病情该用何种方案治疗才是最合理的,治疗方案一般完全由医生决定,这就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要有高尚的医德,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价值观,把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看待。否则,“小病大处方”、“有红包就马上手术,无红包就排队等候”、“检查化验费几百元,药物治疗费几十元”的现象就会经常发生,以至于患者身体的病虽然医好了,心理却可能又病了。
第三,医生还要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医患关系紧张,“医闹”事件频发的时期,医患沟通是医生必须掌握的能力。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使医生全面了解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也能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减少医疗纠纷。一个优秀的医生不仅要让病人获得健康,更重要的是要让病人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疾病,正视自己的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医生对待患者及家属要有关怀、有同情,更要有交流、有尊重,而不是机械的表情和语焉不详的回答。
爱人者人恒爱之。“你把患者当亲人,患者把你当恩人”,只要我们用真诚的爱心、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医术对待每一位患者,我们的付出也一定会得到群众的认可和全社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