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绍兴日报要闻版】近视手术那些事儿

【绍兴日报要闻版】近视手术那些事儿

2023-03-18 阅读量:1567 作者:绍兴日报 作者科室:绍兴日报 编辑:尹翊萌 编辑科室:宣传统战部

要闻-绍兴日报.png

■ 记者 汤桂平

  眼睛近视,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据最新统计,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约为33%。很多人总想,有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可以彻底摘镜?近视手术成为“摘镜”绕不开的话题。近视手术,在眼科医学界被称为屈光手术。本期健康大讲堂,绍兴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陈伟将为大家讲讲关于近视手术的那些事儿。

  近视手术选择的多样性

  眼睛是人观察客观事物的感觉器官。光线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时,会发生前进方向的改变,在眼光学中称为“屈光”。外界远、近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不论是平行的还是分散的,均需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集合结像于视网膜上。陈伟说,眼球构造就像照相机,屈光系统可以比作镜头,瞳孔好比自动光圈,晶状体的调节作用犹如调整焦距,而视网膜则是最理想的彩色底片。眼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陈伟说,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外界的平行光进入眼内,其焦点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则形成清晰像,此称为正视。而如果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会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非正视,也就是屈光不正,即称为近视眼。在我国,近视发生率过高,已成为影响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真性近视其本身不可逆转,但成年人可以通过手术改变屈光不正状态。”陈伟说,近视屈光手术大体可以分为角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原理,近视手术形式多样。其中,眼内屈光手术即我们日常所说的眼内镜(ICL)植入术或晶状体置换术。而角膜屈光手术,以激光手术为主流,按其发展有准分子激光、半飞秒、全飞秒手术方式。“手术方式不同,主要的区别就是切削方式有区别,所以术后的切口、反应、对角膜的影响都是不同的。”陈伟说,任何手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及受众人群,可根据自己的术前检查结果选择。

  开启“摘镜”新视界

  “值得一提的是,全飞秒近视激光手术设备即将落户绍兴市人民医院眼科。”陈伟说,目前医院正在进行相关准备工作,预计今年6月份就能全线开启。

  陈伟介绍,“全飞秒”是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激光直接精准定位在角膜内层,不到30秒“雕”出透镜,同时在边缘切开一个2至4毫米的弧形切口,如同微笑的嘴角,然后将透镜从“微笑”切口处取出,所以又称全飞秒smile(微笑)手术。最早的一台近视手术是在1973年苏联开展的非激光性角膜放射状切开(RK)手术,但这种手术因其近视矫正效果有限、预测性和准确性缺乏临床满意度,目前已基本被淘汰。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准分子激光、半飞秒、全飞秒等手段陆续开展应用。

  我国完成的第一例全飞秒激光手术出现在2011年,目前技术已相当成熟,可以说是当下的主流近视摘镜手术。陈伟说,全飞秒技术因为激光切口超微小,能够使角膜表层神经保持完好,安全性更高,对角膜生物力学影响小,而备受大众青睐。尤其是全飞秒没有术后角膜瓣移位的可能,运动无后顾之忧,整个手术时间仅10~15分钟,第二天即可正常上班、学习,术后用眼感觉良好,更受有参军、当警察等意向患者的欢迎。从数据来看,2020年,全球已有超70个国家在使用这项技术,受益患者超300万,其中我国突破200万。2021年,全球已开展手术超500万例,中国突破320万例。

  再好的技术也不会一劳永逸

  陈伟说,飞秒激光关键技术发明人因此技术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对于绍兴市民而言,能在本地医院体验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无疑是个福音。不过,和其他手术一样,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全飞秒手术。目前,一般年龄段在18~50周岁的人群有近视、规则散光者,屈光度数相对稳定,角膜厚度适当,无其他眼部疾病或影响手术恢复的全身器质性病变,可以通过这项技术改善屈光状态。具体则需要经过专业医生评估,通过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患者。

  “当然,不管选用哪一种技术,术后用眼还是要注意。”陈伟说,再好的技术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仍然要注意科学用眼。即便通过手术,视力已经相当稳定了,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近视度数再次加深的还是大有人在。她说,很多家长往往会有一种想法,认为“孩子近视不要紧,以后长大了做个手术就好啦”。但其实,近视手术只能“做掉”当前的度数,对于眼底已经发生的改变,是没办法复原的。尤其是高度近视者,由于眼轴拉长多伴有眼底病变,很多人在术后再次出现视力减退的情况,这与术后任性用眼有很大关系。总之,孩子近视一定要尽早防控,避免发展成病理性近视,而成年人做近视眼手术后,频繁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同样会视力回退,所以保护视力才是根本之策。


新闻来源:绍兴日报要闻版 2023年3月18日

媒体链接: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rb/pad/content/202303/18/content_453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