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时政新闻- 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仁元出席“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并介绍相关情况

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仁元出席“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并介绍相关情况

2023-05-22 阅读量:4933 作者:健康浙江 作者科室:健康浙江 编辑:王佳 编辑科室:宣传统战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社会建设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今天下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有关情况。




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仁元介绍,浙江省卫生健康系统持续推动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优质共享,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取得了显著成就。



坚持人民至上,

卫生健康基础性地位更加凸显






省委省政府率先把区域健康发展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核,着力打造健康中国省域示范区。

全省人均预期寿命从2003年75.61岁上升至2022年82.3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从2003年14.91/10万、11.23‰下降到2022年1.99/10万、1.58‰,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健康中国行动考核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坚持创新引领,

卫生健康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






布局建设1个国家医学中心、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科院杭州医学所正式落户杭州,连续四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全国前三,A++等级医院3家,数量全国第一

坚持“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全力推进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县域医共体试点省、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县域医共体建设考核连续两年全国第一,中医药传承创新省级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二,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从2003年的54.97%下降到2021年的24.19%。



 图片

坚持均衡布局,

城乡区域卫生健康差距明显缩小






始终把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县域医疗服务整体能力处于全国前列。每月平均有430多名省市专家常驻山区海岛,每年有5000多名县级医院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定期排班工作,所有县(市、区)都建有标准化的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中心。

县级公立医院中累计创建三级甲等医院14家,三级乙等医院61家,县域就诊率达89.54%。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达94.2%,88%达到国家服务能力评价标准,96%能够开展门诊手术。



 图片

坚持普惠共享,

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不断优化






每年推出一批健康惠民新项目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


  • 聚焦“幼有善育”,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每千人托位数3.65个,居全国第一


  • 聚焦“老有康养”,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达98.43%。


  • 聚焦“重点疾病早筛早诊早治”,率先建立城乡居民同质同标的免费健康体检制度,持续为重点人群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免费筛查结直肠癌和慢阻肺,8年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全国第一。


  • 聚焦“智慧健康”,创新推出“看病少排队”“出生一件事”“用血不用跑”等35项数字化便民举措。全省域推进“健康大脑+”体系建设,创新打造了“浙医互认”“浙里急救”“浙里防疫”“浙里护理”等一批重大典型应用。



 图片

坚持预防为主,

公共卫生体系全面加强






率先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全覆盖,创新构建了网格化、信息化的传染病防控新模式。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疫情,全省医护人员白衣执甲、勇毅逆行、坚韧奉献,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全省甲、乙类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407.34/10万下降至2022年的132.67/10万。


现场提问环节



现场,王仁元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浙江日报记者:基层尤其是山区海岛,医疗卫生水平相对薄弱一些,浙江正在实施的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进展情况和成效如何?


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仁元介绍,2021年浙江启动实施了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由省内13家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市级三甲医院重点帮扶32家山区海岛县医院,确保每个山区海岛县(市、区)都有一家三甲医院帮扶。


主要采取了三方面举措


聚焦优质医疗资源缺乏现状,加大了专家下派力度,确保每个县每天有12名以上省市专家在当地开展医疗服务



聚焦群众就医需求,构建了“3342”任务体系,着力于做强县域胸痛、卒中、创伤“三大救治中心”,做优影像、病理、检验“三大共享中心”,共建不少于4个重点帮扶专科,提升医院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两项能力,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急救创伤等救治能力。



聚焦人才短板,加大定向培养的带教培养力度。依托省内优质医学院校,每年为山区海岛县量身定制培养不少于700名医学生,通过开设在职研究生班、青年骨干高级研修班等方式为山区海岛县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



山区海岛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山区海岛县群众就医满意度、获得感显著改善。


  • 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省市专家。平均每月省市医院有438名下沉专家在山区海岛县直接为群众提供诊疗服务。山区海岛县的县域就诊率提高到了88.82%。山区海岛县群众还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协作网、“云诊室”等途径,在线上看上更多省市专家。


  • 县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山区海岛县三级医院数量从5家增加到12家,衢州地区县级三级医院实现零的突破。三大救治中心和三大共享中心全面建成,急性心梗、脑中风等严重影响群众生命健康的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和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大大提升。县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628项,建设重点帮扶专科148个。


  • 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重输血更重造血,围绕当地多发病、常见病,有针对性地落实培训进修、“师带徒”“送出去 请进来”等多重举措,开展医疗骨干人才培育。已累计培养心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等县医院技术骨干889人,持续稳定地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潮新闻记者:浙江老百姓看病挂号、排队等候的情况如何?怎样让老百姓就医体验好一点?


王仁元介绍,近年来浙江全力推进“健康大脑+智慧医疗”建设,围绕看病就医“一件事”,在“浙里办”上线了“浙里健康”专区,推出了预约挂号、浙里健康e生等70多项数字化便民应用。构建了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线上线下一体化、智能化、全方位的数智医疗健康服务新体系。



在诊前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向群众提供便捷的智能导诊服务,帮助群众快速选择合适的医院合适的科室;建立全省统一号源池,提供1000多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线上预约挂号,累计提供挂号服务已突破1亿人次;将诊间叫号大屏搬到患者手机端,统一向居民提供各医院各科室当前叫号和候诊人数查询。城市大医院高峰时段排队平均时间从8.26分钟缩短到2.61分钟。



在诊中

广泛开展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也就是“浙医互认”。通过这一应用,解决了“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问题,让群众就医省时、省心、省钱。目前已覆盖医疗机构1881家,累计互认2072万项次,节省医疗费用近8.3亿元。同时,重塑医疗费用支付流程,推广“医后付”“信用付”等新型医疗费用结算模式。



在诊后

基于健康数据高铁归集的健康数据,通过“浙里健康e生”应用,让浙江的老百姓人人可以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全周期电子健康档案。同时,依托互联网医院为患者提供图文咨询、视频问诊、在线处方等服务。去年上线了“浙里护理”,通过“线上点单、线下服务”新模式,为失能失智老人、长期卧床病人等群体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接下来还会不断强化新技术创新融合,推进这些应用的迭代升级,并启动谋划更多新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场景,让老百姓看病更便捷、更智慧、更舒心,持续改善提升老百姓看病就医过程中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来源:综合浙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