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时政新闻- 绍兴续题“八八战略”:图强争先闯新路

绍兴续题“八八战略”:图强争先闯新路

2023-07-27 阅读量:6338 作者:绍兴发布 作者科室:绍兴发布 编辑:王佳 编辑科室:宣传统战部

20年来,“八八战略”引领绍兴实现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的精彩蝶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嘱托绍兴:“不断开拓,大踏步前进,争取为全国、全省的发展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省委赋予绍兴重大使命:图更强、争一流、敢首创,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扬帆。绍兴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图强争先,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奋力谱写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绍兴华章”。

迈上综合实力新台阶

“八八战略”指引我们“再造绍兴”,绍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最近发布,绍兴位居第29位,已连续3年跻身全国“30强”。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要持续提升综合实力,要实现进位,必须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奋力赶超。

认清发展大势,保持清醒,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看全球,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全球创新版图、经济结构加快重构。

观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而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靠前发力,全国各地全力拼经济促高质量发展,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

再看绍兴,与长三角先进城市的差距仍然较大,江苏常州市经济总量在2008年反超绍兴后领先至今,位居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21位。省内嘉兴、台州等兄弟市步步紧逼。“标兵渐远,追兵愈近”,绍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

发挥自身优势,保持定力,持续推动产业现代化。

制造业是绍兴综合实力的底盘和根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增强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过去20年,绍兴制造业迭代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绍兴板块”雏形。

今年初,首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创建名单发布。全省20个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绍兴入围4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三。这意味着一场全省范围内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正式鸣枪。

入围不等于“出圈”。绍兴要抓住“核心区”培育契机,把做强做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强化规划引导,集成政策支持,狠抓项目投入,全力推动“绍兴板块”整体跃升,在全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先进产业集群,匹配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培育先进产业集群上,要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集群式打造、雁阵式培育、引领型发展、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为绍兴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打开发展格局新天地

“八八战略”实施20年,为绍兴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绍兴要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必须塑造制胜未来的新优势。

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放在新发展格局中审视绍兴,要把创新摆在城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今年2月,科技部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2》,绍兴排名第38位,未进入“30强”,落后于绍兴在全国百强城市中的排名。如何补上短板?

发挥重大改革试点、重大开放平台和重大科技人才项目的牵引作用,全力构建融“圈”入“群”的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最近,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传来好消息——入选浙江省首批城市更新试点,绍兴唯一。该基地位于绍兴科创走廊剡溪创新带上。绍兴科创走廊串起杭甬两大都市圈,联接长三角G60科技走廊。这条廊道,是全国创新资源的汇聚地。

这为绍兴塑造新优势打开新局面:抓住试点机遇,深度融入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区,高标准推进产城融合建设;聚焦科创走廊提能升级,加快建设六大科技城、十大科创基地和一批实验室……全力构建面向未来的创新生态。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

“八八战略”明确提出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绍兴要搭建国内外交流互动开放平台,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高水平开放发展打开新天地。

大开放需要大平台,大平台才能强支撑。目前绍兴缺少像中新苏州工业园、辽宁沙特阿美项目等开放合作大平台、大项目,开放能级总体偏低、通道优势不够明显。

通过全面接轨上海,推进杭绍甬一体化,加快融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构筑网络城市空间体系,加快打造滨海新区、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高能级平台……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今年4月,绍兴举行两大国际盛会:2023年柯桥国际纺博会(春季)、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这是绍兴向世界展示自我的“窗口”,也为绍兴提升开放能级提供了新方向。

在构建发展格局方面,绍兴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围绕“会展经济”“亚运经济”“总部经济”“地铁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新经济平台培育行动;围绕推动释放三大“国字号”开放平台试点红利,强化政策支撑,促进交易、物流、支付等环节顺畅衔接,助力企业更加便捷地“买全球、卖全球”。

建设和谐共生新家园

涵养文化气质、提升生态颜值、做优城市特质……20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生态建设、文化建设持续深化。

如何发挥“人文+生态”资源优势,厚植人文生态“新颜值”,书写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绍兴好故事,这是一个恒久的命题。

人文底蕴与时代潮流“同框”。

绍兴一直以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为荣。但遗憾的是,绍兴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在全省排名靠后,这与绍兴文化名城、文化大市的身份不匹配。文化“流量”变发展“留量”的效应仍需加强。

长三角一体化为绍兴文化发展带来机遇。《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筑文化发展高地”要求,明确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协作共建、协同推进的建设思路。放眼长三角,绍兴是文化IP最多的地级市之一。要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在竞合发展中充分营造文化资源向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文化的效应和效能,亟需进一步放大。绍兴要立足“历史+人文”核心优势,深化文创大走廊和浙东唐诗之路、浙东运河、古越文明三大文化带建设,优化古城功能,形成更多人文底蕴与时代潮流“同框”的独特风景。

稽山鉴水与生态美学“相融”。

“我摇画楫镜湖中,碧水青天两奇绝。”

800多年前,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勾勒了绍兴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美学”画面。经过多年努力,今天的越城区重现诗人笔下的生态美景。2022年绍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标志着绍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成绩固然喜人,但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仍需再接再厉。当前,绍兴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面临着如何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等难题。

下一步的发力点在哪里?瞄准“双碳”目标,以更科学精准的手段,将生态文明建设引向纵深;统筹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围绕杭州湾、曹娥江、浦阳江、杭甬运河等,构建有诗画韵味的城乡绿道网,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气象。

涵养社会治理新境界

“八八战略”就是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其本质上就是治理。

绍兴是“枫桥经验”发源地,涵养社会治理新境界的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聚焦难点痛点,办好群众身边事。

过去20年,绍兴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治理模式创新,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治理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如何打造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标杆市?绍兴要加快推动形成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格局,完善市县镇村四级治理体系,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坚持“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有机结合,探索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聚焦基层治理的堵点、难点、痛点,从小切口入手,办好办实群众身边事。各级各部门要完善除险保安工作机制,围绕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健全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格局,全面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聚焦依法治市,赋能最优营商环境。

一座城市的法治追求,是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基点。

去年以来,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行政首长“出庭出声”,为“依法治市”树立示范。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是营造市场化、社会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绍兴要在营商环境、人才环境、生态环境等领域加快立法。深化“枫桥式”护企优商模式,推动企业“长高长壮”。

建设法治绍兴,公众参与是重要一环。绍兴要探索“订立规矩、重塑习惯、涵养法治”法治社会建设模式,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用法治规范社会、引领社会风尚。

孕育共同富裕新成果

“八八战略”蕴含着实现共同富裕的旨归。促进共同富裕,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任务。

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满足多层次保障需求,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还需久久为功。

改革发力,激活全域资源。

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不平衡,农村依然存在不少低收入人口,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村,最具发展潜力的人群也在农村。

土地,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也是当前亟需突破的瓶颈。从土地入手,绍兴深入实施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工作,深化推进“闲置农房激活”改革,以土地制度创新促进机制融合、要素流动、空间盘活。

开篇之后需续篇。抓住宅基地改革试点深化机遇,着力探索“闲置农房激活3.0版”——通过在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和闲置农房激活利用两头发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源源不断注入动力。

久久为功,提高生活质量。

揉泥、拉坯、成型……上虞青荷共富工坊里,村民正在免费学习陶瓷工艺。借助“青瓷之源”金名片,上虞区上浦镇大善小坞村为村民创设在家门口学习传统技艺的机会。不少村民学成手艺后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这是上虞全域推进共富工坊的又一新成果。

共同富裕离不开共同奋斗。绍兴要营造勤劳致富的发展环境、实干奋斗的良好氛围,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共同富裕是一条新跑道,唯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一步一个脚印跑起来,才能实现目标。社会保障水平是反映社会共享程度的重要指标。绍兴要加快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让改革成果最大程度为人民群众共享,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