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老先老腿,年纪一大,走路出现腿疼是常有的事。不少中老年人习以为常,以为只要多休息就会好。殊不知,腿疼不一定是关节问题,也可能是下肢动脉血管出问题了。
两周前,85岁的韩老先生左下肢出现行走后疼痛,且症状逐渐加重,家人将他送到了绍兴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就诊。就诊时,老人告诉医生,他的左下肢总有抽筋的感觉,还伴有疼痛,活动受限,没走几步路就要休息,休息后症状能缓解一点,但再次行走相同距离后会出现下肢疼痛,而且正常行走距离在逐渐缩短。
医生检查后发现,患者的左小腿皮肤温度低,小腿及左足部分皮肤有发黑的情况,于是将老人收治入院。
“患者左侧股动脉、部分腘动脉及胫前动脉起始部管腔闭塞。简单说,就是血管大面积堵塞了。”绍兴市人民医院血管疝外科主任唐黎明接诊后,诊断患者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有血栓形成。随即,医疗团队为患者采取置管溶栓的应对方式。在进行了两次溶栓治疗后,老人的患肢恢复了血供,左脚皮肤温度变暖,疼痛也缓解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的局部表现,由于下肢动脉硬化导致动脉血管壁增厚、粥样硬化和钙化,管腔狭窄或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唐黎明介绍,中国目前大约有2000万ASO患者,估计每年还会增加约60万人。该病患者大部分为男性,多在老龄人群中发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早期表现为发凉、麻木,腿部肌肉出现痉挛;晚期表现为下肢疼痛、缺血坏死。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下肢缺血坏死、截肢死亡的风险逐渐增加。确诊之后,越早治疗越好。”唐黎明也提醒,此病可以预防,主要方法就是针对高危因素进行治疗,比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体重,严格戒烟、戒酒;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针对间歇性跛行,则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治疗;严重的可通过手术介入治疗。
新闻来源:绍兴晚报 2023年10月15日
媒体链接: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wb/pad/content/202310/15/content_491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