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许多市民会服用一些跌打损伤的药物来活血化瘀或止痛消肿,但无论中药、西药,是药三分毒,随意乱服药,后果真的很严重。近日,绍兴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组接诊了一名药物中毒的肝衰竭患者。
前几天,刘阿姨因全身乏力、皮肤黄染、小便深黄来到该院就诊。医生查体后发现其皮肤巩膜中重度黄染、病人精神很差。仔细询问病史后得知,患者两个月前因膝盖碰伤服用了一款跌打损伤药,一个月前又因跌倒伤到腰部,再次服用该药,一共吃了3盒,这才出现了这些症状。
“检查结果提示患者胆红素及转氨酶指标均已严重超标、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情况严重,肝衰竭了。”该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小组主任于丽侠表示,必须立即采用护肝、退黄药物及输血浆等治疗。治疗后,患者指标逐渐下降。
“为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病情平稳后,给予了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证实为药物性肝损伤,并已出现肝纤维化。”于丽侠介绍,药物性肝损害是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功能检测异常,临床表现多变,以黄疸、无力、纳差、尿黄等为主,也有合并过敏性相关表现如皮疹、发热等。
“有些药过量能直接损伤肝脏,比如,常见的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有的是特异质性肝损伤,这与药物本身无关,主要与机体特异质有关,如少部分人服用何首乌、他汀类药物等。”于丽侠介绍,还有一种是间接型肝损伤,多见于接受靶向或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药物通过改变机体免疫功能而导致肝脏损伤。
那么,哪些人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呢?于丽侠介绍,通常高龄患者因基础疾病多,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因此,老年患者中肝损伤不良结局的概率更高;其次,女性对某些药物易出现肝损伤,且可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病;还有,肥胖或长期饮酒者、有基础病毒性肝炎患者,会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
如何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呢?于丽侠建议,首先要强身健体、控制体重、饮酒适量,不给药物肝损伤可乘之机;其次,要理性对待保健品、补品、中草药、减肥药等,尤其老年人更需慎重服药;同时,要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科学合理用药,尤其是在多种疾病、多类药物综合使用的情况下,更应提高警惕,切忌自己乱配药,服用中药期间最好定期复查肝功能。
新闻来源:绍兴晚报 2023年11月8日
媒体链接: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wb/pad/content/202311/08/content_496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