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绍兴市人民医院与健康界联合拜耳医药主办的“用电影语言让临床医学与人文产生共鸣《电影叙事中的医学人文》培训会”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岳教授做主题分享。绍兴市人民医院院长蔡斌及部分院领导出席培训会。
(研讨会现场)
蔡斌院长在活动主持中提及,随着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医学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和创新,但医学技术的进步并不能完全解决医疗过程中的困惑和矛盾。在目前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下,医学人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医学是有温度的,如何去体会或者实践医学人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验,尊重患者的尊严和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绍兴市人民医院院长蔡斌 开场致辞)
在大家的期待下,王岳教授开始了主题分享。
为什么要通过电影学医学人文?
王岳教授首先抛出疑问,接着结合法国电影《触不可及》回答了这个问题。首先,电影通过叙事的方式,利用冲突,从不同的人物角度出发引发观众思考医学治疗中的一些复杂问题,这种“上帝视角”式的引入方法使人真正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其次,电影通过展示不同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诊疗方式,让我们反思医务人员的行为对患者可能产生的影响。医学是一门直接面对人的科学,以人为研究客体,又直接服务于人,因此医学比其它任何科学都更强调人文关怀,要求医务工作者具有完善的人性修养,正如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说:“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
医学的使命是“治病救人”还是“帮助患者”?
王岳教授选取了《心灵点滴》这部电影的精彩片段,电影主人公帕奇在结尾非常明确地说:“医生就是一个帮助别人的人”。事实上,“帮助患者”本身也包括了“治病救人”,更为重要的是,在“帮助患者”的过程中,医务人员会获得比“治病救人”更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帮助缓解医生的职业倦怠。可以说,把“帮助患者”作为行医目的是医生自愈的最好方法和路径。因此,医生不该只是躲在象牙塔里做实验,或是只会开药、动手术的职业机器,而是要尽早学会与人相处,学习倾听和交谈。
医生最大的敌人是“冷漠”
王岳教授指出,医务人员最大的敌人就是“冷漠”。医生与患者之间往往会因为冷漠而产生仇恨,甚至是深仇大恨。所以医生必须要克服“冷漠”,以“爱心”来面对患者,对面前的患者做到“感同身受”,体谅他的痛苦和不便,伸出温暖的手触摸他、安慰他。如果医生可以抱着交朋友的心态去工作,“冷漠”这个敌人也自然会远离你。而你自己也会渐渐在帮助患者的过程中感受到医生职业的幸福感。正所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王岳教授 图书分享)
紧接着,活动进入医院案例分享环节。
第一位分享嘉宾是神经外科主任俞学斌。他表示“医学人文并不是知识,所以无法假设,医学人文也不是能力,所以无法锻炼。那么医学人文是什么?其实是一种感悟,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共鸣,在内心世界由内而外产生的一种以人文精神趋同的价值观,一种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价值观的认同。”
(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俞学斌 医院案例分享1)
第二位分享嘉宾是感染科主任李明晖。她说“作为一个科主任,我们可能需要带给每一个临床医生,除了专业以外,更多的心灵上的支撑。那么我们的支撑谁来做?这就涉及到心理健康,人文的沟通。”
(绍兴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晖 医院案例分享2)
下面,活动进入互动提问环节。
王岳教授回答了医务处处长陈志良提出的疑问:“入院三年以内的年轻职工,怎么给他们进行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的锻炼?”
王岳教授回答说,让医学生进入临床做志愿者义工,当他做志愿者时,他才会真正站在病人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很重要。
(互动提问)
最后,蔡斌院长对本次医学人文培训会活动做出总结,她希望大家通过王岳教授的主题分享,用心感悟、产生共鸣、有所启发,将医学人文精神与日常医疗工作深度融合,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安全、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绍兴市人民医院院长蔡斌 总结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