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2024年绍兴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学学术年会、第三届痛风炎症机制高峰论坛暨绍兴市风湿免疫科青年医师优秀病例比赛成功举办

2024年绍兴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学学术年会、第三届痛风炎症机制高峰论坛暨绍兴市风湿免疫科青年医师优秀病例比赛成功举办

2024-05-29 阅读量:1670 作者:赵书山 作者科室:风湿免疫科 编辑:尹翊萌 编辑科室:宣传统战部

图片1.png 

五月人间,风与晴川,始问夏安。5月25日,由绍兴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绍兴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中科大附一院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科承办的“2024年绍兴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学学术年会、第三届痛风炎症机制高峰论坛暨绍兴市风湿免疫科青年医师优秀病例比赛”在绍兴越城成功召开。本次年会内容丰富,从机制到临床,吸引了100余名相关医务人员参会。

 图片2.png

会议汇集了众多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邀请到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潘海峰、中科大一附院临床免疫科陶金辉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免疫科朱小霞教授、川北医学院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兼风湿免疫研究所副所长曾梅教授、丽水学院疾病免疫与干预研究中心主任张宏亮教授、安庆市立医院王贵红教授及绍兴市风湿免疫领域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同探讨了痛风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会议通过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广聚学术资源和人才,为风湿免疫同仁带来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绍兴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赵书山主持开幕式,绍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喻光懋、绍兴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钟建平、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潘海峰及绍兴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委俞钟明主任分别致辞,肯定了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工作,被市学会连续3年评为“优秀专委会”,祝愿本次年会顺利召开,风湿病专业发展欣欣向荣。

 图片9.png

喻光懋在致辞中指出,风湿免疫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相较于其他临床专业,具有起步晚、患者众多、疑难杂症多的特点。国家的政策支持、顶层设计及学协会的推动,风湿免疫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学科。在肯定风湿病学科发展的同时,也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如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比较明显,一些地区诊疗水平依然有限。希望风湿免疫科的专家们能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做好风湿病的规范诊疗、慢病管理,努力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风湿病患者。 

学术讲座环节,潘海峰通过“痛风的环境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全面而深入地讲解了饮食、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均可影响痛风的发生和发展。陶金辉介绍了“运动对痛风发病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从如何运动、痛风发生的炎症机制、治疗优化策略等方面对痛风进行了详细介绍。朱小霞以“高尿酸血症/痛风与心脑血管疾病”为题,深入全面地探讨了高尿酸血症对机体代谢及心脑血管的影响,为会议带来了富有深度和前瞻性的学术内容。曾梅为与会者介绍了“Prdx5和Prdx3在痛风急性炎症反应中的分子机制探索”。张宏亮作了“PD-L1调控NLRP3炎症小体参与痛风发病的分子机制”的报告,讲解了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机制。王贵红介绍“痛风的炎症机制及其治疗靶点”。赵书山就“急性痛风的自然消退:机制和治疗靶点”,详细阐述了先天免疫系统、模式识别受体以及痛风自然消退的机制。

图片28.png图片29.png

下午风湿免疫科青年医师优秀病例比赛的环节,绍兴市中医院盛苏红《深入骨髓的疼痛》,绍兴市第二医院陈炯《无盐(言)的结局》,新昌中医院杨钧安《Felty综合征》,上虞中医院马佳维《一拨多折的“丝绸之路”》,新昌人民医院秦江南《ANCA相关性肾损伤病例分析》,诸暨人民医院蒋璐桦《鼓睛暴眼的背后》,嵊州人民医院金晓莺《为“伊”消得人憔悴》,绍兴市人民医院范文静《善于伪装的“丝绸之路病”》,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彭银花《柳暗终有花明时--一例狼疮患者诊治》,绍兴中心医院赵倩《抽丝剥茧探“真凶”,争分夺秒抢生机》,为大家带来了各具风采的病例汇报,十位选手用生动的演讲、精美的PPT作了精彩展示,各位点评专家作出了精彩的点评及提问,提出了中肯而切实的指导意见。诸暨中医院赵天喜讲解了“中西医结合治疗CTD-ILD”。整个会议气氛浓烈而融洽,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丰盛的学术盛宴,也给年轻医师一个表现自我、交流锻炼的机会。最后,各位专家向参赛选手颁奖并拍照留念,其中我院范文静医师获得一等奖荣誉。

本次大会全方位、多角度的讲述了痛风炎症机制,并对风湿病专业疾病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搭建了与会同仁进行学术交流、思想碰撞的桥梁。病例讨论环节,体现了绍兴地区年轻风湿医生的朝气蓬勃和扎实的知识沉淀,展现了绍兴风湿学科发展的未来与希望。本次年会加强了绍兴市各地区学术合作精神和学术水平,提高了风湿病医疗水平,也将激励风湿病的同道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行业进步,谱写学科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