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门诊西药房,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根据智能化的调剂路径,药师们快速穿梭在药房货架间,不需要重复走动,即可更快更准确地调剂药品,不仅药师的劳动强度大幅降低,患者取药时间也大大缩短。这得益于该院药学部自主开发的智能化仓位导航地图,而它仅仅是药学部致力于打造信息化智能化药学的一个生动实践。
作为药学部主任,近年来,唐志华带领药学团队积极构建多维度信息化药事服务管理模式。唐志华组建了一支专注智慧药学技术和服务创新的药师科研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在新药准入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药品供应管理的信息化、合理用药信息化监管以及危险化学品的信息化决策软件开发方面卓有建树。5月11日,绍兴市人民医院药学部荣获浙江省药学会第三届“千红杯”医院药学创新管理团队奖。
让药品供应管理更智能
“高质量的药学服务,要做好药品调剂和药事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唐志华表示。
在唐志华看来,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药品调剂和药事管理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率,而且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药师也得以有时间去做更多临床研究和外延的服务工作。
有一次,科室人手短缺,唐志华前往药房帮忙发药。他发现全自动发药机依然存在不少短板,一直以来就以“点子多”著称的他开始思考如何开发一款导航软件。最终,在医疗技术与工程技术部门的共同协调下,智能化药品仓位导航地图软件被开发出来。原本发药机无法智能化完成的部分,被导航地图完美地覆盖,完成了药品调剂的全流程智能化流程改造。
这仅仅是药学部药品供应链条信息化的一个环节。从药品入库时的无纸化验收管理,到麻醉等特殊药品的信息化管控,集采药品、国谈药品、临采药品、外配自备药品等全部被纳入信息化管理平台之中。
合理用药是药事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药学部通过临床路径化管理,规范药物使用。在唐志华的带领下,他们根据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全新设置主诊断主手术维护,重点设置了16个规范用药的医嘱包,做到重点监控药品管控前置,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药事管理指标平台则整合了国家级和省级相关指标要求,为指标监控和数据上报提供了便利。药事管理决策平台不但拥有实时监控大屏,让患者就诊人数、来源、就诊状态分布、手术开放情况等数据一目了然,还提供临床、运营、药事管理等主题内容,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将智慧药学融入医院建设
一直以来,新药准入都是一个敏感话题。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唐志华联合相关团队,开发了一款新药准入软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通过多维循证、自动采集、精准匹配,避免了以往新药准入时人为因素的干扰,实现通过循证证据和专业性卫生技术评估,对拟准入的药品进行客观评价,实现新药准入流程闭环管理。据唐志华介绍,这款应用软件可以规避新药准入中的敏感问题,不但可以及时引入新药,优化临床用药结构,提高药物可及性,而且大大缩短评审会议时间,将时间还给临床专家和管理专家。另外,他还设计了医药代表信息化参访登记软件,对医药和器材企业代表的来访进行规范和登记,做到有预约、有流程、有登记,完全公开透明。目前,这款应用和仓位导航地图应用已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并在其他兄弟单位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该院药学部团队围绕智慧药学建设与实践,以及生物信息学介导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等主攻方向,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7篇。
“我还希望对药物分拣机等进行产品迭代……”对于未来该院药学服务创新,唐志华还有很多的想法有待实现,如开发更加智能化的药盒,以及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的智能穿戴设备;在社区建立共享家庭药箱,提供更便捷的药品调剂服务等。在他看来,未来很多药品调剂工作可以转入药库,甚至可以由第三方配送,或由第三方代煎来取代目前门诊药房的功能。对于药学的创新,他一直没有停下过脚步。
新闻来源:健康报 2024年8月2日
媒体链接:http://jkbshare.183read.cc/article/5583408/5.html?t=172255688837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