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绍兴市各大医院开始积极试点“无陪护”病房,这一模式能否有效缓解“一人生病全家忙”的住院焦虑,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一、绍兴各大医院开设“无陪护”病房
近日,贵州籍22岁的小陈姑娘,在绍兴一工厂工作时左手被机器绞断。面对术后生活自理的困境,家人远隔千里的无奈,她选择了绍兴市中心医院骨科病区的无陪护病房。小陈感慨:“作为异乡人,家人不在身边,这里的无陪护病房真是解决了我的大问题。”
据悉,绍兴市中心医院骨科自今年7月25日,首次开始试点“无陪护”病房模式。骨科病区护士长康志敏介绍,相较于传统护工高昂的费用,无陪护病房根据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ADL)和病情进行分级收费,科学又合理,大大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那么,什么是无陪护病房呢?简单来说,它是由一支经过严格规范化培训、统一管理的专业护理员团队,为患者住院期间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照护服务。无陪护病房的核心价值在于“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将孤立无援,相反,通过专业的护理力量,将家属从繁重的陪护任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其他事务或进行休息调整。同时,这也为患者创造了一个更加安静、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有助于其身心恢复。
绍兴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周尧英介绍,“无陪护”病房中,护理员不仅负责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照护,包括协助洗漱、进食、输液看护等,还在护士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锻炼、健康宣教、心理建设及病情早期症状的识别等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护理员在照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她们并不直接从事护理技术性操作工作,这些工作仍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负责。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既保证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又充分发挥了护理员在患者照护中的独特优势。
今年5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就已启动“无陪护”病房的筹备工作,组织护理部、医务处、总务处等部门一起前往厦门心血管医院、漳州市医院参观学习,同时面向绍兴地区老百姓及医护人员进行充分调研,最终选择呼吸科、神经科作为试点。
据了解,并非所有病房都适合推广“无陪护”模式。在一些患者病情较轻、自理能力较强的科室,客观上的陪护需求不大,无需“陪护模式”。而在骨科、神经科、呼吸科等专业护理需求较高的科室,无陪护病房则具有必要。
绍兴第二医院也已于今年8月6日在烧伤科和老年科启动试点。绍兴第二医院副院长章小华表示,医院将根据试点情况完善这一模式,并逐步在其他有需求的科室进行推广。
二、“无陪护”病房会成为破解陪护难的良方吗?
随着“无陪护”病房的日渐增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患家庭压力,然而这一模式能否真正成为“一人生病全家忙”的“良方”,还需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在过去,许多患者家属因缺乏专业技能而难以胜任陪护工作,不得不另请护工。同时,护工市场存在的乱收费、服务差等问题,又让患者家庭雪上加霜。而“无陪护”病房专业化团队的专业化服务,符合市场需求,但也有患者家属对“无陪护”病房持观望态度。
“我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生病住院还要请护理员?让亲戚听到,可能会说孩子不孝顺。”今年81岁的顾阿姨在采访中说。像她这样受传统观念影响、难以接受“无陪护”的老人不在少数。而对部分前期自聘保姆的患者及家属来说,对“无陪护”的接受程度则更高。
“无陪护病房应该要遵循自愿原则,是医院给患者及家属的可选项,而非必选项,对于有能力有意愿自己照顾病患的家属,我们更鼓励他们这样做。毕竟亲人的陪伴是无可替代的。”采访中一位医生这样表示。
除了这个原因外,费用也是不少人顾虑的点。尽管“无陪护”病房一对多的服务模式,相较于传统护工而言,费用更加亲民,但大多医院“无陪护”护理员的费用并未纳入医保,对于经济不宽裕但又刚需的家庭而言,仍旧是一笔不少的费用。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的情况,“无陪护”病房的需求将与日俱增。也有专家表示,无陪护病房的出现,是医改过程中的一种创新尝试,一方面解决了由于病人增加速度快,护理人员的人力成本较高导致的医疗机构床护比不达标的痛点;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广过程中仍需注意质量管理、考虑不同病人的经济承付能力,不同级别的护理给予不同的定价标准。
新闻来源:越城发布 2024年8月27日
媒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9OTXxQUKut3SSV3E9qG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