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性强的疾病,一旦发生,如不能立刻得到救治,常常会在几分钟内致患者死亡。近日,绍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唐伟良操刀,成功完成该院首例全皮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手术。这标志着该院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再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93岁的张大爷,一直有反复心悸伴黑蒙病史,入院监测发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医生结合患者缺血性心肌病等危险因素,判断老人存在室速、室颤进而诱发心源性猝死的风险,需进行心脏除颤器植入治疗。
“传统心脏除颤器是指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需进行穿刺腋静脉并经此将心脏除颤电极放置在右心室内,术中及术后存在出血、气胸、心脏穿孔、电极脱位、电极磨损、囊袋感染、三尖瓣反流、起搏综合征等风险。”唐伟良介绍,对于高龄患者而言,值得探索更为稳妥的治疗手段,而全皮下心律转复除颤器正是避免上述风险的有力武器。
经过1个小时的手术,张大爷便可自行下床活动、如厕,除了术后初期切口处轻度疼痛之外,无任何其他不适。目前,老人已顺利拆线出院。
“这种全新的治疗手段,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体验,也可为潜在的恶性心律失常风险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唐伟良表示,新方法还适合不需起搏治疗的恶性心律失常猝死高危人群,尤其适用于无静脉通路、感染风险高的患者,如囊袋感染或者容易发生感染的糖尿病、尿毒症,以及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患者。对于一些年轻的一级预防患者,以及肢体活动较多容易造成经静脉除颤导线磨损的患者等,新方法同样为患者提供了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更优选择。
新闻来源:绍兴晚报 2024年9月19日
媒体链接: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wb/pad/content/202409/19/content_549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