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援藏工作记实

援藏工作记实

2015-01-09 阅读量:900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编者按:近日见到援藏归来的黄志坤,简直有点不敢相认,与先前对他的记忆实在偏差太大,除了两鬓的头发已经稀疏斑白外,整个身体状况也给人以非常倦怠的感觉,了解后才知道他感冒近1个月尚未痊愈,有此可以想像西藏工作环境的艰辛。但从黄志坤坚毅的眼神里找不到一丝丝哀怨的情绪,更多的是感恩的言辞和乐观的情怀。所以,我们除了对他表示由衷的敬佩之外,更要感谢他为西藏人民作出的贡献。为此,我们约他撰写的“援藏工作记实”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感受黄志坤医师援藏的成就、收获与感悟。(公共卫生处)
 
援藏工作记实
绍兴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黄志坤
从那曲到比如一路大雪,险情时刻发生
      2013年7月,受浙江省卫生厅派遣,我作为绍兴市人民医院一名外科医生,告别了年迈的母亲、妻儿和亲朋好友,满怀着对西藏人民的深情厚谊和肩负着浙江人民的殷切希望,随浙江省第七批援藏医疗队来到了西藏拉萨市。飞机落地拉萨贡嘎机场,映入眼帘的是耀眼的阳光、明媚的蓝天、洁白的云彩、广阔的大地和远处的雪山,兴奋过后就是头晕,意识里轻微的不真实感,脚下如同踩着海绵一般,我意识到是高原反应开始了。一下飞机,就受到了西藏人民和自治区卫生系统领导的热烈欢迎,为我们披上了圣洁的哈达,让大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来到西藏,除了折服于她的蓝天白云,神山圣水,首先必须经受住身体的考验。初到西藏的一段时间里,曾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昏脑涨,视力模糊,胸闷气急,恶心呕吐,整晚失眠,必须经吸氧后才会有所缓解,连续几天的折腾,感觉到人都小了一号,也有些恐惧和担心,但在医院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指导下,通过医疗调理和心理调节,我终于挺了过来,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刚到比如县卫生服务中心这个新单位,面对全新的面孔,全新的环境,需要我主动适应,主动学习,在较短时间了解医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逐渐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等困难后,在比如县委县政府、比如县卫生局和卫生服务中心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让我能静下心来踏实工作。身处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对比如县严峻的形势有了切身体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提高警惕,同各种分裂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做斗争。同时,我还抽时间认真阅读政治学习材料,为更好地开展援藏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与当地医生一起探讨病情
手术中
      在工作中,我能严格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尊重西藏的民族传统,维护藏汉民族的团结,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团结工作岗位中的少数民族干部,积极同藏族同胞友好交往,用他们能够习惯并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沟通、交流,主动学习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以便利工作,注重了解、学习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在藏期间,克服身体、心理等多方面的困难,很快熟悉和掌握了医院的整体情况尤其是外科专业的现状后,能够把自己完全融入到所在的工作岗位中去。能结合医院实际,根据当地医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情况与特点,定期安排小型学术讲座,向临床医生讲授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相互探讨,共同提高。同时,强化外科系统医师的基本操作技能,强化无菌操作管理。
烧伤面积达20%儿童经大家努力治疗痊愈
患儿痊愈后创面
      医生的工作具有很大的机动性和突发性,无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即便是休息时间,只要医院的一个电话,就必须迅速赶往医院参与救治工作,哪怕凌晨手术、还是半夜会诊,我始终无怨无悔,确保一年半援藏得以顺利、圆满完成。
      (1)2013年顺利协助完成“浙江第二批援藏先心赴浙免费治疗”的前期筛选及选送内地医疗工作。
      (2)2014年联系接待比如县两名藏族医生(麻醉医生1名、外科医生1名)来我院免费学习培训1年,帮助解决住宿、餐饮等生活困难。
      (3)在比如期间坚持每天上班,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尽可能地将自己的知识、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医护人员,举办学术讲座20余次,先后进行了心肺复苏、休克的诊治、重症患者的补液、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急腹症的处理、外科感染及创伤的处理及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处理原则等培训或讲座。
      (4)抢救危重病人20余人次,尤其成功抢救产后大出血频危产妇1例,母子平安,得到了家属和比如县藏族同胞的赞扬,获赠锦旗1面,并被西藏比如县政府简报表扬,在《绍兴晚报》也有报道。
      (5)2014年医院配备麻醉医生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主刀完成了20余台手术,其中成功抢救宫外孕大出血1例(患者出血量约4000ml,如果送上级医院救治生存希望极微),曾被在《绍兴晚报》报道,更为可喜的是患者目前得以再次怀孕。
      (6)下乡到良曲为比如县父子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进行法医鉴定。
      (7)深入开展“送医下寺庙”义诊活动,为茶曲乡达姆寺、热登寺僧人和当地群众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切实解决僧人和当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为“平安比如”贡献自己的力量。
      (8) 全程陪同并接待两批共47名比如县干部到浙江考察学习,同时做好医疗和后勤保障工作。
      (9)捐献医学参考书籍200余册,创建了医院图书馆,为比如县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10)参与比如县卫生服务中心“希望药房”资助项目资金申请工作。
      (11)由于比如的维稳压力特别大,在今年3月份进藏后又遇维稳重点期,我始终积极参与各项维稳工作,并与当地干部一起冒着暴风雪参加治安巡逻工作。
      (12)在做好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常与科主任、护士长等探讨、交流学术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新县医院建设中,对科室设置、楼层布局、服务流程规划以及手术室、放射科、检验科的设备(施)设计、建设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路和建议,确保新院建设的先进性和功能的合理性。
      作为一名医生,在藏期间有两件事情印象特别深刻,心情特别沉重:
      清楚地记得刚到西藏比如县医院时,时间是2013年7月27日,星期六上午,因邀出诊去比如半山腰上看望一位病人,他是一名15岁的藏族小伙子,长得眉清目秀,因为骑摩托车摔伤导致上肢前臂骨折,施行保守夹板固定术,或许是技术问题或其他原因,发现患者前臂坏死、感觉缺少,且精神较差,创面感染明显,合并肺部感染明显,收治入院后我给予创面局部换药处理并行输液治疗,兼于我院医疗条件有限,在向家属讲明病情后帮其转送至西藏武警总医院治疗近半年,后又转华西医院治疗半年时间后回家,但左前臂及左手感觉与活动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假如当时能及时能判断病情,及时切开后转院,不至于治疗效果这么差、费用这么大、周期这么长(整整一年治疗时间)。
宫外孕手术刚刚结束
      还有一件事,今年6月30日中午刚要吃饭,接医院电话有一名宫外孕患者需我去会诊,患者是一名年轻的藏族妇女,重度贫血、面色创白、血压70/40mmHg,下腹部压痛也明显,精神很软,我在作了腹腔穿刺后向家属沟通病情:估计出血量非常大,如果转院更好,但目前血压很低,路上风险很大(比如到那曲最快也要4小时),可能没送到医院患者就有生命危险,或者就在这边做手术,但医疗条件没有那曲或拉萨好,风险同样很大。患者家属听了我的解释后举棋不定,宝贵的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这时旁边的医生对患者家属说我是援藏医生,你愿意在这里手术吗?患者家属竟欣然同意了,这时我的压力徒然增加,一方面毕竟我不是妇科医生,动这类手术难度可想而知,二是我们刚整体搬迁进入新医院,手术室才使用过一次,唯一的麻醉医生也是由县委陈刚书记借来的,大家的配合与技术熟练程度心里都没底,但看到家属期待的目光和同事的信任,我只能答应主刀这台手术。经过大家努力准备,患者进入了手术室,术前血压低时只有60/30mmHg,病情一度非常危急,经过积极输液扩容升压并手术控制出血后,患者血压慢慢回升,家属也陆续赶到并做了血交叉配血,术中腹腔内出血量高达4000ml,最让人揪心的时手术进行到2/3时手术室突然停电,只能让我头上戴个头灯继续手术,幸亏接下去的手术比较顺利,病人生命体征也慢慢平稳,手术终于取得了成功,瞬间从心灵到身体都得到了彻底的放松,真是如释重负。因为没电,病人手术结束后只能用担架从5楼抬到3楼,难度不小哦!患者出院后总费用不到7000元,因为治疗费用低,患者回日喀则报销医疗费竟遭到拒绝,理由是这么大手术少说也要个2-3万元,有作假的嫌疑。后经我的努力交涉总算报销了医疗费用,尤为可喜的是患者日前又成功怀孕,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
      在藏期间,无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困难的失意,回想过去的1年半时光,感觉非常快,转眼间就要说再见,真的非常舍不得一起工作的同事,在1年半时间里我也只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但真的特别要感谢比如县医院同仁真诚无私的帮助和支持,你们敬业的工作作风、淳朴的人格魅力、从容的生活态度自始至终感染着我、影响着我,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援藏期间虽然远离家乡及亲人,生活艰辛寂寞,却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是一笔享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老西藏扎根藏区、默默奉献、无怨无悔,所传承下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高尚情操,时刻激励着我在面对困难时能坚韧不拔、热情饱满地努力工作,“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是我的工作宗旨,面对众多藏族同胞在艰苦生活时的那份乐观情怀,藏族患者在面对生死时的那份从容淡定,使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真正的净化。
      回顾过去,我为能够参加援藏工作感到自豪,为西藏美丽的自然风光、藏族同胞的热情好客、善良淳朴而喝彩。无论我在哪里,我愿为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为藏汉民族的世代团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弹指挥间,重返故乡。在临行前的欢送会上,比如县顿珠群培县长说:“黄医生,假如我可以的话,我一定要你留下来!”我深深的把这句话记在心里,我在心里呐喊:“我一定会回来的!”援藏的生活、工作依然历历在目,被我当做第二故乡的西藏那曲地区比如县已给我留下了美好回忆。感谢比如县领导和医院领导给了我们这次成长、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我收获了人生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会将这段经历作为今后努力工作的源泉和动力,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家乡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