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今年30岁,是一名的自由职业者,作息极其不规律,有工作时需连续奋战好几周,经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周末休息时又会睡到中午十二点。错乱的作息加上他喜欢吃肉,却不爱运动,体重严重超标。陈先生上大学的时候就偶尔有头晕症状,当时去医院测血压有160/100mmHg左右,以为是运动后血压波动,并没有重视。
十余年间,偶有头晕症状发作,测量血压基本维持在130~140mmHg/90~100mmHg左右,一直没有正规治疗,也没有服药控制。
“感觉血压就高那么一点点,应该不要紧的。”陈先生说。
然而上周,他突然头晕,胸闷气短,意识到可能是血压高引起的陈先生到绍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没想到血压竟飙升到了180/120mmHg。后经检查,陈先生心脑肾等器官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高血压亚急症”,通过医院的药物治疗,症状好转,顺利出院。
绍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护士长赵瑞芳表示:“中青年高血压多呈“隐匿性”,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偶然测量时发现。年轻人忙于工作,疏于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无症状就无需治疗。其实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带来的一些器官的损害,我们称之为靶器官损害,主要突出表现在心、脑、肾。我们很多人得了高血压之后觉得自己能吃能睡,什么都不影响,所以不去管他,不去治疗他,那么其实高血压如果不治疗的话3-5年就会发生一些重要器官的损害。即便是接受药物治疗的年轻人,由于过度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也往往难于长期坚持。导致在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下”。
中青年高血压人群数量大、患病率增速明显高于老年人群,由于预期寿命长,终生心血管病风险高,是未来我国心血管病防治需重点关注的对象。积极开展中青年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管理对于降低我国心血管病负担具有战略意义。
年纪轻轻就得了高血压,其实比你想象中更危险。那么,各位“脆皮年轻人”该如何防治高血压?
一、年轻人高血压的6大特点
l 症状不典型
l 轻度(1级)高血压居多(血压波动在140~160/90~100毫米汞柱)
l 以舒张压(低压)升高为主
l 合并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比例高
l 家庭自测血压比例偏低
l 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
二、年轻人的降压目标
当前对于无合并症的普通年轻高血压患者,建议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如能耐受,可以进一步降至 <130/80 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Hg,或参考相关疾病指南个体化制定降压目标水平。不同于老年人群,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通常病程不长、肝肾功能 相对正常、药物足剂量治疗耐受性好,可相对较快实现血压达标,可在数周内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
三、为什么高血压找上年轻人?
1. 心理压力
现在年轻人的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长期精神紧张和心理状态不佳,导致体内的肾上腺素、多巴胺和胰岛素分泌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些物质会影响心血管系统,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2. 饮食起居
不科学摄入盐、动物肉类、油脂类食物过多,蔬菜、水果摄入偏少,睡眠时间不规律,熬夜等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均可使血压升高。
3. 缺乏运动、吃的多、动的少,是当代年轻人的通病
摄入过多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的同时却又缺乏运动,导致脂肪消耗少,脂肪堆积在体内,体重增加,是高血压年轻化的重要因素。
四、年轻人该如何应对高血压?
合理运动
增加体力活动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可选择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爬楼、登山、球类、健身操等有氧代谢运动,运动应以个人的年龄和体质为基础。
合理膳食
应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低盐、低脂、低甜食、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适量高蛋白饮食)。限制食盐摄入:高盐饮食显著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我国高血压指南推荐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使用烹调油,多吃蔬菜和水果。
保持心理平衡
避免情绪波动,情绪一旦波动可使大脑皮质过度兴奋,导致缩血管物质分泌增加,全身小动脉持续收缩或者痉挛,从而引起血压波动以及升高。
保持正常体重
超重或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戒烟限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造成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酒精则可以使心跳加快,情绪波动,也可以引起血压升高。
得了高血压一定要牢记
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降压达标,最大获益
坚持治疗,血压达标,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要获得降压带来的益处,大多数患者必须长期坚持规范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不达标,一定要找专业医师给药指导用药。
合理控制血压是实现健康生活的基础,血压达标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新闻来源:越牛新闻 2024年10月10日
媒体链接:http://m.shaoxing.com.cn/p/324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