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临床与转化研究协作组第一届会议在上海成功举办,我院肿瘤内科科主任王建芳代表绍兴市人民医院参加会议。
该会议聚焦肿瘤内科临床研究与转化,汇聚多方力量共绘科研蓝图。在肿瘤医疗领域创新浪潮中,该协作组正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据悉,该协作组是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牵头,王红霞、胡夕春等权威教授召集的平台,依托肿瘤新药临床转化平台深厚积淀(1983 年起布局药理基地,2005年获CRO资质),构建起覆盖“学科发展 - 转化研究 - 人才培养”的完整生态。
一、政策机遇下的使命担当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肿瘤内科临床与转化研究协作组聚焦“精准医疗”破局。针对单中心研究局限,以跨区域医联体 + 远程医疗协作,能让绍兴市人民医院获取更广泛的优质医疗资源,参与多中心协作研究,使研究结论更具普适性,提升医院肿瘤内科的整体水平,让优质资源触达更广。
从规划纲要“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升15%”目标出发,项目组正以“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核心,打通创新药研发-临床转化-普惠应用链路,成为国家战略的实践先锋。
二、核心架构与人才引擎
协作组召集专家阵容含金量十足——王红霞教授作为复旦肿瘤大内科主任,在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学术成果丰硕;胡夕春教授深耕乳腺肿瘤、淋巴瘤等方向,学术根基坚固。双权威领衔下,平台汇聚多学科专家,构建 “青年医师培养体系”。这意味着,绍兴市人民医院的青年医师可通过参与临床交流、科研轮训等,获得专业成长机会,医院也能借此培养肿瘤医疗创新人才。
三、四大目标驱动创新闭环
肿瘤内科临床与转化研究协作组以 “协作·创新·共赢” 为内核,打造四大目标闭环:
1.肿瘤临床研究平台:以规范流程和多中心协同开展临床试验,能帮助我院提升肿瘤相关临床试验的质量,使其研究更科学、规范,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2.行业标准制定:通过高质量SCI论文、诊疗指南等制定行业标准。我院可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过程,了解行业前沿规范,从而规范自身肿瘤诊疗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3. 新技术转化:聚焦生物样本库、PD-1/PD-L1等前沿领域,加速新技术从“研”到“用”。我院可借助其转化平台,整合自身的数据和样本资源,打破创新壁垒,促进肿瘤相关科研成果更快转化为临床应用。
4.人才培育:构建“进阶培养+资源共享”体系,让我院肿瘤内科青年力量接棒创新。
四、三大任务筑牢发展基石
围绕“临床试验研究-转化研究平台-成果转化激励”三大任务,肿瘤内科临床与转化研究协作组项目精准发力。临床试验以规范流程、多中心协同,提升研究质量;转化平台整合数据、样本资源,打破创新壁垒;成果激励机制则让科研价值显性化,从资金支持到成果推广,全面激活创新动能 。从政策响应到人才集聚,从目标构建到任务落地,协作组正重塑肿瘤医疗创新格局。
此次会议为我院肿瘤内科临床研究工作注入新动力,今后,科室将在科研之路上持续深耕,以协作促发展,以创新破难题,为提升肿瘤内科诊疗水平、惠及更多绍兴肿瘤患者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