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绍兴日报】精心治疗半年, 科室又多了一个“毕业生”

【绍兴日报】精心治疗半年, 科室又多了一个“毕业生”

2025-09-08 阅读量:52 作者:绍兴日报 作者科室:绍兴日报 编辑:尹翊萌 编辑科室:宣传统战部

综合新闻-绍兴日报.png

 “我们想搞一次视频直播,让更多人认识淋巴瘤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两天,绍兴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封蔚莹刚忙完“世界白血病日”的相关工作,又开始着手准备“世界淋巴瘤日”的相关科普资料。封主任说,每年的9月份是他们血液科最忙碌的时候,因为这个月仅和血液相关的疾病预防日就有3个。其中,淋巴瘤疾病随着发病率的逐年提升,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健康话题之一。

  从奄奄一息到回归工作

  昨天上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正在看诊的市民刘女士被封主任评估“可以‘毕业’了”。这位曾经起不了床的危重病人,经过半年时间的治疗恢复了日常生活,还能回归工作。在刘女士看来,封医生对她有“再生之恩”。

  大约半年前,在一次外科肠道肿块切除术中,今年50多岁的刘女士被确诊为淋巴瘤。“在其他医院救治时,她的情况相当差。”封蔚莹回忆,当时她被该院收治时,整个人非常虚弱,病情特别重,根本起不了床:血常规各项指标一塌糊涂;身体表现反复高热不退……在封医生连续半年的规范治疗和精心守护下,配合6个疗程化疗和8个疗程靶向药治疗,刘女士身体一点点恢复。这两天身体的各项指标稳定下来,封蔚莹评估她的最新状态:“马上可以去上班了。”听到这话,刘女士喜出望外。

  像刘女士这样的患者,封蔚莹更愿意把他们称为“毕业生”——像学生一样从他们科室“毕业”了。这些“毕业”的学生一般都可以回归家庭,回归工作岗位,上学的上学,结婚的结婚……

  “淋巴瘤疾病虽是一种肿瘤疾病,但有近百种亚型,以最常见的一种为例,治愈率在70%,没有必要谈病色变。”她说,其中一位“毕业”的小伙,还邀请她参加了他的婚礼。

  “他的家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人反对,一个肿瘤病人怎么还能结婚。”封蔚莹说,事实证明,这个病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可以治愈的,可以恢复健康人的生活。

  发病率升高,医生发出忠告

  “来我们科室看淋巴瘤的患者,往往都有一个心态转变过程。”封蔚莹说,淋巴瘤疾病比较隐蔽,病兆最初往往在其他部位上体现,需要做病理检查才能确定,因此病人常经历起起落落的心理变化。“病理报告出来前,往往会被怀疑结肠癌、胃癌等肿瘤,人一下子比较紧张。等诊断报告出来了,写着是‘淋巴瘤’,认为只是‘瘤’,又会放松起来。在医生推荐下来到血液科进一步诊断了解到‘淋巴瘤’其实就是一种恶性肿瘤,心态又会发生变化,难以接受。”封蔚莹说,其实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的区别,就是它经过详细、规范的治疗,有七八成病人是可以治好的。

  封医生曾经接诊的一位患者,刚查出来的时候不愿意相信,去北京、上海的大医院转了一圈后发现,这个病其实绍兴本地医院就能治,而且能治好。最后,他又回到了封主任的科室,经过一系列配套治疗,他也“毕业”了。

  “‘毕业’了,并不表示可以随心所欲,还是要规范随访。”封蔚莹说,能治并不表示可以忽视对它的认识。淋巴瘤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年增长率达7.5%。从近两年绍兴地区的“十大恶性肿瘤”分布情况来看,淋巴瘤首次列入前十位。

  “这个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正在呈现年轻化趋势。”封医生说,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大,这种以往不为人们熟知的疾病正在走进大众视野。幸运的是,它不是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恰当治疗,许多患者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普及淋巴瘤的防治常识,帮助人们发现早期症状。”在“世界淋巴瘤日”到来之际,她提醒广大年轻人,日常生活中“不要太卷”,要学会放松自己,尤其要少熬夜,避免过度疲劳、过度紧张;要规律生活,避免伤害自己的免疫系统。当然,如果发现自己淋巴结肿大或出现反复发热等异常情况,尽早就医问诊,早发现,早治疗。


新闻来源:绍兴日报 2025年9月8日
媒体链接:http://epaper.shaoxing.com.cn/sxrb/pc/column/202509/08/node_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