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真情奉献 青春无悔

真情奉献 青春无悔

2015-09-15 阅读量:707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2015年6月19日,当我们第八批第一期人才一行16人拖着行李,走出杭州萧山机场,踏上故土的那一刻,迎接我们的是医院领导那欣慰的笑容和热烈的拥抱,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回望蓝天向西,对曾经生活和工作了一年半的新疆阿瓦提则多了一份想念。
      说起位于南疆的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以往很少被家乡人所熟知,但随着这几年绍兴对口援疆工作的开展,阿克苏的冰糖心苹果、阿瓦提的大红枣、薄皮核桃都成了我们绍兴人过年过节送礼待客的上品。一说阿瓦提,对于没来过的人很自然就会联想到南疆的“乱”和“暴恐”,其实不然。近年来随着持续的严打和中央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形势已大为好转,社会日趋稳定,人民生活安定。
      去年的3月3日,当踏上这片神秘而向往的南疆大地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远”。回想起当天的行程,着实让人“后怕”,从江南的蒙蒙清晨出发,到达阿克苏时已日沉大漠,历程万里(4950公里),历时12个小时。这一趟下来,才深深体会到了新疆的远和祖国的大。初到阿瓦提县城,给你的感觉就是“小”。虽然阿瓦提辖区面积达13259平方公里,是绍兴的4倍多,但县城很小,人口才5万左右,相当于后方的一个镇,走路的话,基本上半个小时能走遍县城所有热闹的地方。我们常去的地方是县城唯一的农贸市场和超市,还有只有在周日才开放的两处汉族和维族的巴扎(即集市)。县城没有大型的购物商场,“李宁”、“361度”和“美特斯·邦威”是在县上所能看见的最大牌,要买其他的只能是网购,由于地方偏远,快递最快也要一周时间。住不了两天就会觉得阿瓦提真“干”,阿瓦提位于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缘,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光照充足、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只有45毫米,空气湿度在30%左右。对于长期生活在江南水乡的我们是一种严酷的考验,援友们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鼻咽干燥疼痛不适、牙龈红肿、皮肤干燥皲裂等症状,有的甚至会鼻出血。如果遇到沙尘暴,就不光是干了,感觉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路上走一圈,身上都是土,连鼻子咽喉里满是土,如果你不小心忘了关窗,那房间里无处不在的沙土就够忙活好一阵子了。
      初春的阿瓦提,城郊和农村还是一派萧条,但县城已是一片忙碌。我们医疗组七人稍作休整后就在当地县委组织部门安排下到阿瓦提县人民医院报到,即刻投入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阿瓦提县人民医院属于二甲医院,医院总体业务能力尚可,我所在的科室是医院的耳鼻喉科,不但缺乏目前内镜手术所必需的仪器设备,闲置多年的手术器械也显得颇为陈旧,医护人员严重不足,又缺乏执业医师,自2000年以后由于没有援疆专家的支持,已有多年未开展各类手术,平时只能开展日常门诊。在随后的门诊中,我发现科室的就诊流程很不顺畅,病人就诊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针对这一现象,我着手理顺和完善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流程,并在医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开设眼耳鼻咽喉科门诊治疗室,充分提高了耳鼻咽喉治疗台的利用率,既减少了病人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疾病诊断的正确率;还通过内镜进行影像示教,既直观又客观,大大提高了传帮带的效率。由于器械缺乏,器械消毒措施不能严格落实,在肺结核和艾滋病高发地区存在比较大的院内感染隐患,建议及时购买了足量的鼻镜、枪状镊等常用器械,并落实器械的消毒措施,要求及时对内镜镜头进行清洗消毒,做到就诊病人 “一人一器械”,有效防止了各类传染病的医源性传播。按目前的情况,在短期内通过政府招标采购到大型的仪器设备和器械很困难,在阿瓦提医院领导的多方协助下,医院为我们添置了手术必需的内镜镜头,我们克服困难,充分利用现有的器械,借用妇科闲置的内镜系统,积极开展了鼻功能性手术、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上颌窦鼻內开窗术等十余项新的治疗项目,彻底改变以往只诊断不治疗的局面,治疗效果好,病程缩短,大大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得到了病人家属的肯定,使当地百姓不用再辗转到地区医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帮助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是我们医疗援疆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援疆医生的任务不光光是看几个病人做几个手术,更重要的带好自己的徒弟,授人予鱼更授人予渔,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使他们尽快能独当一面。在日常门诊和手术过程中,我注重讲解疾病的诊断思路,讲解自己亲身诊断过的病例,并举一反三,手把手地指导他们进行专科操作治疗,并根据其理解的程度,适时适度放手,使其尽可能快地掌握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处理。那里的年轻医生专业理论基础薄弱,特别渴望学到新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但是他们现有的医学参考书籍太少、太陈旧,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进步。我们充分利用绍兴援疆指挥部的“传帮带”工作室的平台,为他们精心挑选了大量新出版的医学书籍。同时,认真收集一些专业知识,利用自己的业余休息时间制作PPT课件,每周一次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授课,引领他们了解耳鼻喉科的最新发展,更新专业知识,同时将自己在查询文献、撰写论文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与他们分享,鼓励并指导他们撰写学术论文,和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提高。除了在工作上帮助外,平时也注重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在思想上多开导,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求真实干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意识。令人欣慰的是,在我结束援疆任务离开阿瓦提的时候,我的徒弟已可以独立进行耳鼻咽喉门诊,独立完成耳鼻咽喉内镜检查等多项门诊治疗和鼻内镜下鼻骨整复术等手术,且已通过了全国助理执业医师考试。
      一年半前初到阿瓦提,我们面对的大多数是说着我们听不懂的维吾尔族百姓,是那么的无助和陌生;一年半以后结束任务准备返绍的时候,却又是那么的不舍和留恋。我想这和当地百姓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的性格是分不开的。由于语言不通,我们在门诊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懂维语的护士和医生会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事情,不遗余力地为我们充当翻译,要知道翻译可是费时费神费力的活,遇上不讲理的病人,译得不恰当,还会引起口舌之争。每每到鲜果上市的时候,医院的同事们都会悄悄在我们的诊室里放上一大袋,我们要是想买点当地的土特产,他们总会想尽办法去找那些又好又便宜的。在最后告别的那一天,我穿着徒弟给我量身定做的极具当地民族特色的艾德莱斯裙子和医院同事们合影留念,内心是那么的感慨和无比的不舍。就是在这样共同生活工作中,我们和当地的人民结下了最为真挚、深厚的友谊。
      初到指挥部“三问四为”大讨论时立下的“一段援疆路,一份医者心,一生民族情”援疆誓言犹在耳边,“为国家分忧,为新疆奉献,为绍兴争光,为人生添彩”,我骄傲作为援疆人在阿瓦提这片美丽的地方留下了我的足迹。我希望能有机会重返阿瓦提,看看我的第二故乡!我更希望阿瓦提的明天越来越美好!(耳鼻喉科  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