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井大学学习感受
2015-12-08
阅读量:686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自2014年11月3日至2015年11月1日,我有幸获得了医院提供的日本福井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学习的机会。回顾一年来繁忙而充实的学习与生活,虽因日语交流困难而留有遗憾,但收获也不小。
福井大学医学部位于日本本州福井县吉田郡,始建立于1948年,2003年与福井大学合并,成为福井大学医学部(福井大学松冈校区)。医学部包括医学科和护理科。1983年10月建立福井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位于大学附近,属公立医院,规模并不大,核定床位仅600张,2013年度日平均门、急诊量约1180人,日均住院患者512人。
福井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病区楼
急诊楼
福井大学国际交流会馆(我们的住所)
在一年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了解日本医疗系统运作方法,耳濡目染日本医生的工作态度和科研精神,尽管他们医院规模不到我们医院的1/3,但还是发现了我们与他们之间不小的差距。
一、工作、学习及科研
福井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同时担当临床及科研和教学任务,因此医学部附属医院的医生在完成临床诊疗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完成医学部教学及科研工作。附属医院的临床工作和科研结合很紧密,科室对科研非常重视,除了每个临床科室均有相应的实验室外,同时大学还配备有公共实验室并共享实验仪器,临床医生除医疗任务外还可以随时进行各种相关的科研。
我的导师岩崎博道教授,知识渊博,为人和蔼。我到日本后,教授多次和我沟通,并讨论了研究方向,指导我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确定了课题内容(Modification by tetracyclines to autophagy in THP-1 cell line)。但教授并不参与具体的实验设计和过程,要求我自行设计研究计划,决定研究方法并开展科研工作。通过几个月的集中学习,在带教老师重见博子博士及其他日本同事的帮助下,我掌握了细胞培养、细胞计数、WST-1法细胞活力检测、细胞裂解及蛋白提取、蛋白浓度的定量、SDS凝胶电泳、Western blotting、ELISA、Multi Plex Bead Immunoassay测定细胞因子的浓度等实验技术,顺利开展了研究工作,并在每周的科室列会上进行研究进展汇报。经过努力,不仅开阔了视野,拓宽了临床思维与科研思路,同时也获得了科室同仁的认同。完成了设计课题的研究内容,完成数据整理并撰写了论文,投稿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Report后顺利被录用,相关研究内容已提交福井大学医学部学位申请办,初步拟定于2016年1月份进行博士论文答辩。

与导师岩崎博道教授合影
实验研究
二、福井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学科团队的建设
1.学科团队的建设
附属医院是教授负责制,每个科室只设立1名教授,教授同时即是科主任,负责全科室的行政和业务工作,教授下面有讲师、助教、医员。教授的选拔非常严格,全国范围内选拔,提前1年公开网上招聘,应聘人员通过网络递交应聘材料,医学部成立教授委员会进行2轮评审,筛选3名候选人,其后委派相关科室教授至候选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最后进行面试,由大学教授会投票决定最终人选。教授具有独立的财政权及人事权,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独立聘请或任命优秀医师担当科室副教授或其他职位。
附属医院拥有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日本医学生为6年制,毕业后通过考核确定医院。经过2年初期临床研修(轮转),确立科室。经过1年的次期临床研修获得内科医师认定资格,其后可在附属医院或关联医院工作;也可以申请2-4年的博士(PHD)课程,或申请海外留学,第7年获得专科医生资格。由于其既定的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年轻医生在按部就班地完成继续教育的同时,往往也逐渐形成他们自己专业方向和科研方向。相对而言,我们医院的科研水平仍较为薄弱,尚未能形成一个成熟而完善的专科团队培养体系。
2. 工作计划安排
教授非常注重工作计划安排,从年度计划到每周的事务安排,均由秘书制作工作计划并确定时间。因此,如果是计划外的事务,比如有时想要与教授讨论一下研究方案也需提前预约时间。看似进度很慢,其实非常有条理,其工作计划安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配备学科秘书:附属医院教授一般配备1-2名学科秘书。有时副教授或讲师也会共同聘请1位秘书,秘书在教授授权下安排科室内部事务及外部事务,包括临床科室医生工作安排、教学安排、专家门诊的预约安排,秘书自身的月工作计划安排(包括每月的实验安排,门诊辅助、外院辅助工作、教学辅助安排),因此常常看到秘书的台历上写满每个月的工作安排。(2)年度学术活动计划:本年度及次年度的学术会议时间、提交会议摘要、确立参会人员、安排科内预报告的时间;(3)季度科室学术报告计划:每个季度自教授至医员轮流安排1-2次科内学术报告,以ppt形式报告,内容可以是本科室新的进展、文献学习、疑难病例讨论、科研数据报告(包括成功或失败数据)。
三、良好的科室员工培养制度
医院非常注重年轻医师的培养,强调平时的业务学习及学术交流,科室学习氛围浓厚,这对于年轻医生的成长非常有利,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计划的安排每周的业务学习:(1)每周二上午8:00-8:30例行科会,教授安排本周工作重点,然后教授进行教学查房,由科内主管床位的实习医生和研修医生负责向教授介绍病情,教授诊查患者后至办公室进行病情分析,期间会对主管医员提出一些问题,讨论或修改治疗方案。(2)每周三上午10:00-11:00,科内学术研讨会,由教授主持,每次安排一位医生以幻灯形式进行汇报,内容可以是其科研工作进展及发表的新论文、科研数据报告、疑难病例的讨论、文献学习,主讲人讲述完毕,教授及其他医生会提问,指出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或科研设计的合理性。(3)每周四下午4:00-6:00,临床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员介绍主管病人目前的诊治情况、疑难病例介绍,之后由其他医生及教授提出自己的意见。有时因为汇报的疑难病例较多或存在问题较多,会议会延长时间,最迟一次甚至延续到晚上9:00。
每周的科内学习
季度科内学术报告
2、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1)国际学术交流:每年年初秘书将次年相关国际学术会议信息打印并科内公布,积极鼓励科内医生撰写会议摘要并投稿,或由教授选派优秀医生参加;定期邀请美国及欧洲先进国家教授到医学部开设讲座及演讲。(2)国内学术交流:积极参与本学科的学术年会;鼓励本科医生在学术年会上进行相关学术报告。学术报告内容预先在科内学术会议中作预演讲,由教授及其他医生对该报告内容进行指导修改。积极参与本学科相关的其他学术会议,基本每周就有1次学术会议。通过频繁的学术交流,了解科研动态,同时推广本科室的科研成果。我作为科室研修生,也被教授推荐在奈良召开的第63回日本化学疗法学会西日本支部总会上作了10分钟简短的学术报告。
奈良学术会议上的学术报告
奈良会场周边随处可见的小鹿
四、日本的医疗体制简介:
1.医疗保险制度
日本的医疗制度是以全民强制性加入的公费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主要分为“企业在职职工医疗保险”及“国民健康保险”两种,全民医保,经济收入低者由政府补贴。所有日本人或有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均必须参加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险。我们留学一年,参加的是“国民健康保险”,万一期间需要就诊,可享受相同比例的费用报销。目前,我国医疗保险的目标也正在推广广覆盖的全民医保,但目前基本上属于低水平的基础上的全覆盖,在门诊费用的报销、报销额度、报销范围等方面与他们仍然有很大差距。
2、预约分级诊疗制度
日本患者门诊就诊普遍采用预约分级诊疗制度。福井县有各种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各级医生均有严格的行医资格,附属医院的医生也会定期到周边医院坐诊,从而保证其医疗质量。除非急诊,否则患者就医必须首先到当地社区医生就诊,社区医生认为需要,可根据不同疾病缓急及轻重,联系不同级别专科医院或附属医院就诊。因此,一般来说,福井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医生日门诊量大约为20-40病人,候诊室内通常只有5、6位患者静静等待。反观国内各大医院包括本院,一大早医院门诊就门庭若市的状态,如果我们不加快推行分级诊疗制度,那么这种状态可能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3、医患关系
日本医患关系非常好,附属医院到处看到人性化的公共设备设施,包括可以驶入医院的公交车、院内便利超市及供人休憩的休息大厅及咖啡桌、银行自动柜员机,随处可见的自动贩卖机,随时可以利用的轮椅,到处体现医院的人文关怀。但最关键的还是患者普遍尊重并信任自己的医生。反观国内此起彼伏的医闹事件,我感觉他们和谐的医患关系靠的并不是高超的医术,或先进精良的医疗设备,而是由于他们比我们具有更好的社会诚信、更健全的法制和良好的医疗体制。(呼吸内科 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