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华诞风华茂 继往开来谱新篇——绍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成立二十周年记
2016-05-20
阅读量:685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在我们医院,有一群人,奋战在大众眼里“医院神秘的地方”,也常常被心怀感激的患者称为“站在幕后的英雄”;他们随时待命,时刻准备着投入到与死神搏斗的战斗中去;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治疗、看护着最危重、最复杂的病人,用年轻的身躯铸就起捍卫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们,是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有个引以为豪的名字——ICU人。
I、C、U,三个简单的字母碰撞在一起,擦出了生命的火花,组建了一个神圣而伟大的地方——重症医学科。ICU,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她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ICU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
我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6年,今年迎来了二十周年华诞。二十年风雨兼程,二十年同舟共济,她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生命历程:从创立之初6名医生、13名护士,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支人才梯队建设完善、老中青搭配、人才济济的队伍;从一开始对危重症医学领域的初步探索,到如今成熟开展一系列危重症专科技术,成功抢救一个又一个重症患者……
科室是绍兴市首家具有现代化设备和专业人才的综合性重症抢救病房,绍兴市重点学科,绍兴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绍兴市临床营养中心,承担着全市各类危、重、急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工作,在处理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年成功救治危重患者约1200人次,在心肺脑复苏、严重脏器损伤或衰竭、重症胰腺炎、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等危、重、急病诊治,以及呼吸机治疗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软”“硬”兼备,为救治提供坚实保障
ICU的救治水平、设备先进,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重症医学科占地面积1200余平方米,拥有固定床位40张,其中单人监护病房16个,负压病房4间。拥有欧美进口的床边监护仪40台、有创呼吸机48台、无创呼吸机8台、CRRT机5台、PICCO机40台、体外模肺1台、CCO机1台、PHI机1台、纤维支气管镜2支、心电除颤机2台、心电图机4台、床边彩色B超1台。先进、齐全的硬件设备是救治工作的重要保障。
雄厚的软件实力值得骄傲。科室现有医生16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6人、硕士18人、学士20人、在编护士68人。医护团队通过加强自身学习,外出进修培训等方式,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加强学科交流,增强团队配合,诊疗水平大幅度提升。在这方阵地上,医护精诚合作,团结一致,共同奏响生命的赞歌!
挑战极限,与死神拼抢生命
ICU是距离死神最近的地方,能触摸到人类恐惧的底线。这里有生命体征监测设备上冰冷的数字,也有医患同心与病魔进行殊死搏斗、成功挽救生命的喜悦。作为ICU医生,我们经常要和死神赛跑。一次次的挑战,只为生命的安康。
2013年10月13日,全国秋季第一例人感染禽流感H7N9病例在我院被确诊。打赢这场战役,关系到全国人民战胜禽流感的信心。作为主战场,在全院力量的支持下,我们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们在科主任应利君的带领下,轮流日夜坚守在抢救的第一线,观察病情,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不厌其烦地与家属进行沟通、告知病情与治疗进展。在初期病情得不到很好控制的情况下,我们顶住压力,开展了我院第一例体外膜肺(ECMO)的治疗实践。
经过两个多月的抢救,病情从持续恶化到长时间的相持,再到逐渐的平稳,以及后来的稳步好转,患者最终告别了呼吸机,并康复出院。多少次在几乎山穷水尽的时候,因为有了我们这个救治团队的不放弃和坚持付出,才有了柳暗花明的希望。
这是一个典型,也是ICU医生竭尽全力、挽救生命的无数个案例的一个缩影!我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着,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因为我们时刻牢记“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神圣誓言!
这里的护士是“特种兵”
ICU实行的是24小时无陪护制度,每位住进我们这里的患者所有的治疗、护理以及生活照料由护士完成。我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可谓是护士队伍中的“特种兵”,除了具备普通病房护士的基本素质外,责任更重,也更辛苦。在这里,护士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节假日,默默守护在病人床边。在这里,不少病人无法讲话,及时发现问题,护士的眼力和经验非常重要。80后、90后的小护士很多原本是家中呵护的宝,在这里,硬是培养成了救治病人的护理能手,还成功创建为省级“巾帼文明岗。
“在ICU病房外家属的眼睛里,我们只是那进出忙碌,连走带跑的身影;在病房里,我们却是病人身边最重要的依靠。护理团队更讲究协作配合,因为我们面对的都是命悬一线的患者。” 王志娟护士长说。
传承仁心,传承仁术
茅尧生,重症医学科首席专家,前任科主任,被我们科室的医生护士尊为“ICU的老祖宗”。可以说,医院重症医学科是他一手创立起来的,全程见证了她的诞生与成长。“这个学科,从无到有,有小到大,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我很欣慰地看到,许多年轻人正在为了她不懈努力;我也相信,他们会让她变得更好!”他说。
应利君,重症医学科现任科主任。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科室管理有序,运作平稳。她说:“重症医学科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茅老师等前辈为科室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也离不开他们对我们后辈倾囊传授为医之道和科室管理经验。我也会像他们那样,教给年轻人的,除了有形的技术,还有无形的理念,帮助他们成长。”
孙雪东,重症医学科一名年轻的医生,是我们科内新生力量的代表。“从两任主任和其他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治病救人、精心科研的经验,更体会到他们的厚慈为医、医者仁心的信念。我愿意为这个大家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严谨?NO!我们还有这样一面……
面对危重患者,我们需要严谨,需要一丝不苟。然而,这并不是我们的全部。脱下白大褂,我们充满青春的气息,充满生命的活力,我们是一个充满爱和凝聚力的大家庭!
20周年,我们这样庆生,我们这样期待……
二十年沧桑砥砺、栉风沐雨,二十年励精图治、德技日新,我们迎来二十周年华诞。我们邀请全国和省内的ICU大咖来院开展学术讲座,带来新的理念与知识。在这个生日里,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庆祝,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给予病人更多生命与健康的希望。
2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也这样期待:在这里,每天都有辛酸,有欣慰,有喜悦,也有悲伤。孤军无法作战,大家在一起才能汇聚成挽救生命的力量。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安慰!(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