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心
“三姨、三姨,你醒醒,你怎么啦?”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我最爱和最爱我的三姨永远闭上了眼睛。三姨非常年轻时就患上了罕见的血液病,在我记忆里,三姨面色永远是苍白的,常常出现莫名其妙的呕血和便血,因此也时常需要去医院输血维持生命。那时农村条件差,三爹为了给三姨治病,不得不没日没夜、拼死拼活的干。三姨因为此病,不能生育,曾经想把我过继给她当儿子,最终因为奶奶的拒绝没有成行。但三姨依旧待我很好,有点吃的穿的都想着我,所以三姨是我成长路上最亲的人。我曾经无数次的告诉三姨,我以后要当医生,一定会医好她的病。每每这时三姨都会爱怜的看着我:我的阿平肯定行的,我会等到那一天的。可没等到我上完中学,三姨就走了。所以后来高考填志愿,医学成了我唯一的选择,所有的志愿都与医学专业有关,没有其他。很幸运,我最终被浙江医科大学录取了,从此开始了我的学医之路。
(二)困惑
学医是枯燥的,每天都要背诵那些乏味、生涩的医学名词,以至于很多其他学校的人都称我们像疯子,没有情调。学医是新奇的,我们开始去探索和了解奥妙的人体,渐渐认识了我们的身体构造和脏器的功能。学医是充满奇幻和搞笑的,经常会有人把身体的结构与动物的部件联系起来,比如白天解剖了人的手,晚饭有人买了鸡爪,然后越看越像什么,到最后呕吐不止……当然,五年的学医路,更多的是在学做人和做好人。从医学院的象牙塔出来,一切充满希冀和美好,我要拯救病人,我要用我的医学知识挽救像我三姨一样的人。通过我的救治,把病人从病痛中一个个解脱出来,这是我应该做的,即使到了暮年,回想起我的历程,我也不后悔,因为我在做好事。可现实的残酷让我变得慢慢开始怀疑我的职业。我们的医生们在医院里兢兢业业,却时时如履薄冰;我们的医生几乎没有八小时工作制、没有周末休息制的概念,甚至连续24小时值班都屡见不鲜。我们把时间都给了病人,却总是忘记了自己家里也有需要陪伴的老人和孩子。同时医院更是一个容易暴露人性阴暗和丑陋的地方,一边是我们的医生奋力救治,一边是那些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就开始恶语相向、持刀相向的病人和家属们以及职业医闹们。新闻里的袭医事件层出不穷,每一个穿着白大褂流汗流泪又流血甚至付出了健康和生命代价的同行,都让我在心痛不已的同时对这个职业充满了倦怠和怀疑。
(三)感动
可是学医总归是我一生的选择,我要忠于我的初心。我最喜欢别人叫我的,一个是我的名字,另一个就是“医生”的称呼了。每当有病人在喊“谢医生”的时候,心里就会有一种被尊重和信赖的感觉。在很多时候,我在其中享受生活、享受工作、享受病人康复的快乐。有人问我:“你作为医生最高兴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最高兴的是看着我治疗的病人痊愈了。”这是真心话,没有丝毫噱头和造作,因为就有一件事情让我至今暖心和感动。那一天,我为一位患脑血管病的病人做血管造影,手术结束一切顺利。刚要上第二台手术,传来了病房护士焦急的声音:“谢主任,刚才手术的病人说两个眼睛都看不见东西了,你快来吧!”我委托好手术,立即飞奔进入病房。仔细给病人检查了身体、询问了病情,当时是直冒冷汗、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因为此类情况从来没有碰到过。可这时却听到了天底下最温暖、最安慰的声音:“谢医生,只要有你在,我肯定慢慢会好起来的,真若不好,那就是我的病生的实在不好,我也不会怪你的。”当时的我差点泪眼婆娑,紧紧握住病人的手:“您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会陪在您的身边。”此后三天,我一直陪在病人身边,遍查书籍和资料,找到了病因元凶并对症治疗,病人最终完全痊愈。出院时,病人和她儿子紧紧握着我的手,连声说:“谢谢你,谢医师,我就知道你行的,你人那么好,医术那么高。”而在那一刻,我真的想说:“谢谢你们,是因为你们的信任,让我有了莫大的信心去战胜疾病。”也许,这本该就是医患之间最本真的关系-----信任、理解、关心与和谐。
(四)前行
我做医生已近18年,应该还是个年轻的医生,在医者之路上也遇到过许许多多的事,有时无奈、有时彷徨,但我明白要做好医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在对待每个人、每件事中都要从中学习、积累。我知道,一旦成为一名医生就需要终生学习,向老师、同事、病人学习。聪明可以与生俱来,但智慧需要学习来获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行医是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在这个使命当中用心要如同用脑”。但愿我们每个医生都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为患者服务。
如今,响应党中央号召,我从绍兴来到万里之外的新疆阿瓦提,但我知道,我是在继续践行着我的从医初心,服务于维汉同胞。我也清楚地知道,生活可能会是清苦的、单调的、寂寞的、甚至有一定的不安全风险,但我更期待用我的真诚、奉献与付出,去种植友情、感受喜悦、收获成功、丰富人生。
最后,想引用孙思邈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医者路上,我一直在前行。
(绍兴援疆指挥部 谢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