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女援藏手记3——比如县
2017-08-14
阅读量:1094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8月5日晚,比如县卫计委刘局长亲自来我们的驻地慰问我们,明天他将亲自带着我们“回家”,我们将启程前往比如县。
比如县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东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怒江上游,以低山丘陵为主,间有高山峡谷,四周冰山雪峰环绕,平均海拔4000米。从2004年开始,比如县成为绍兴市和宁波市对口援藏地区,我院就有了在比如县人民医院援藏的医生。临行时,院领导多次对我说:“到了比如县,就是到家了!” 所以,对这个“家”,我期待不已。
8月6日中午,我们跟着我们的“家长”,一路沿着317国道奔赴比如县。317国道两边是美丽的羌塘草原,不时有牦牛悠闲地散步、吃草。坐在前排的一位队友看到窗外一只黑色的小动物,感慨道:“小牦牛太可爱了,毛茸茸的!”我们听了刚要表示没看到小牦牛有点遗憾,突然司机师傅说话了:“那是一只小狗。”一车人都哄然大笑。这样的小插曲伴着我们,路途并不遥远。
高原地区气候多变,刚刚还是艳阳高照,翻过4900米的江古拉山口,天空就飘起了小雨。大家正在欣赏雨景,有人大喊:“快看草地上白茫茫的,是下雪了吗?”经过激烈讨论,大家一致认定那是冰雹!万幸的是在我们车子开到之前刚刚下过冰雹,不然还得遭受冰雹的“洗礼”。讨论还没结束,车子已开出乌云区域,马上又是一片阳光明媚。
2个小时的车程中,窗外相继上演了晴天、下雨、冰雹、乌云密布,而4000余公里外的绍兴,此时还是38℃的夏天。司机师傅介绍说:“这里的最低气温能达到零下40℃,氧气又少,气压又低,你们浙江来的援藏干部太不容易了。”我们纷纷表示:“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我相信,这是大家内心的真实写照。
不知不觉,我们抵达了比如县夏曲镇。夏曲镇地处比如县最西部,属纯牧业镇,总面积2810平方公里,草场面积1967平方公里,耕地57亩,总人口约15000人。车子刚一停稳,我们就被面前的场景震撼到了。透过车窗,我们看到广场上站满了各行各业群众,手捧着洁白的哈达,高唱着嘹亮的藏歌。我们14名援藏超声专家和28名医务工作者受到了夏曲镇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每个人脖子上都挂满了哈达。这种热情极大地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激励着我们必须用高超技术回馈我们的亲人。
8月7日,我们筛查人数近1300人次;8月8日,筛查人数近2000人次。让人揪心的是,每天都筛查到50多例包虫病人。面对这么高的发病率,我们有的不仅仅是同情,更有努力筛查、早日剿灭包虫病的决心。
包虫病虽然可怕,但是可防可治,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我们希望镇长每天多安排些筛查人数,通过我们手里的探头,让夏曲镇的亲人们早日享受到浙江专家的诊断,让包虫病患者早日得到治疗,让越来越多的藏族同胞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援藏之前,我觉得两个月的时间,挺漫长的;但真正身处此地,全身心投入工作,我又感觉两个月的时间,太短了!是啊,我们援藏的时间是有限的,也是短暂的,唯有加倍努力,才能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才能离剿灭包虫病的目标近一些,更近一些!(马彩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