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超女援藏手记7——比如医院

超女援藏手记7——比如医院

2017-08-25 阅读量:1303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比如之行仍在路上。
      今天,我与我院援藏的医生王海勇约定10点左右去参观比如县人民医院。临近十点,已难掩激动和期待,打开高德导航,直奔比如医院而去。步行大约六七分钟后,医院大门已在眼前。
      但这初见,实在是简陋到令人吃惊。大门口左边的石壁上,字体脱落严重,只剩下一个“比”字,几乎辨识不出所处,幸好右边柱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用汉语和藏语写着“比如县人民医院”。带着几分犹豫,我慢步踱去,左手边是一座五层小楼,“住院部”三个大字映入眼帘;右手边是简易平房,大约隔成五六间,我不禁怀疑,这样配置的设施,真的是一个县级人民医院吗?
      再次回到门口,我向遇到的两位藏族女士询问:“这里真的是比如县人民医院吗?”她们对我说:“听不懂,你到里面问。”犹豫之际,远远地看见王医生向我走来,心里便明了这就是医院了。王医生向我介绍这里的情况:整个医院就是我看到的这些。不过,很快整个医院就要搬入新造的县医院大楼,原址将全部拆除,比如县医院的发展前景很好。
      来到这里,我最想看看我的超声科同行,比如县医院的超声医生是怎么工作的。王医生带着我来到那排简易平房,指着第一间说:这就是!简陋到连B超室的牌子都没有挂,由于门口有部分病人在等待,为了不打扰B超医生的工作,王医生建议我下午再来,这样我可以跟同行好好聊聊。
      出于好奇,我问:“这里也像我们医院一样分内科、外科、儿科吗?”“没有,这里就是全科,什么都看。我刚来的时候,他们什么科有事都叫我,甚至连放射科、心电图都会叫我,不过我明确告诉他们B超我不会,不要叫我。”王医生说完后,我们俩相视而笑。王医生另有公干,我们简单告别,下午再见。
      下午四点半,王医生打电话过来说B超室正好有个病人叫我会诊一下,让我马上过来。正边走边想着这会是什么样的疑难杂症,老远就看见王医生和一位藏族姑娘站在B超室门口。我快步走上前去,认识过后,我们赶忙来到诊室里。原来是个孕妇,我看到机器上冻结的图片显示双顶径54mm,似乎脑室有积水。自己亲自拿探头为孕妇检查,发现一侧的侧脑室有积水,约9-10mm,根据我所掌握的知识,这是脑室积水的临界状态,胎儿超声检查并未发现其他畸形。我给出的建议是继续随访,并请达普医生记下孕妇的联系电话,大约10天后(我们去白嘎乡和羊秀乡),联系孕妇来做三维彩超,到时候我们援藏超声队会有专门的专家来为孕妇检查,同时教会我们的达普医生如何做三维彩超。
      跟达普聊天后得知,她们这里也挺忙的,一天平均60个病人左右,老人、小孩、孕妇都有。她们有两个B超医生,另外一位此时休假去了(一个半月)。在这期间,达普医生每天都要上班,而且晚上有急诊病人,达普医生还得从家里赶来。身为医者,无论身处哪里,总是繁忙不已。
      达普是一位很勤奋好学的医生,她问我可不可以教她做阴超,机器上的阴超探头都没有拆封。我让达普医生自己先整理一下,我们整个援藏队伍各个方面的专家都有,我们可以做心脏、血管、浅表器官、阴超、三维彩超等等。除了三维彩超检查孕妇我不擅长,其余项目我会将快速入门的检查方法教会达普。
      虽然此次援藏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筛查包虫病,但是面对勤奋好学的达普医生,我们应该为比如县留下更多的诊断技术。医者治病救人,能传授经验技术,能让更多有医心的人心怀大爱穿起白衫,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援藏时间短,可惦念担忧长。我们总念念不忘这里的贫瘠与技术的落后,总念念不忘心灵赤诚的医生们想要帮助别人的梦想。我们只能留下经验,留下嘱托,留下希望:希望比如的未来,平安、绵长。(马彩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