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钱江晚报】浙江医生演绎马里版《妙手仁心》

【钱江晚报】浙江医生演绎马里版《妙手仁心》

2013-01-21 阅读量:1616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一群来自浙江的“白求恩”,在马里抢救战火中负伤的生命

战争让他们更懂得和平的珍贵,救死扶伤让他们忘却恐惧

      在一万公里以外的西非国家马里,政府军正在和反对派激烈交火,每天都有前线伤员被送进首都巴马科东区的“马里医院”。这是由中国政府援建的综合性医院,31名来自浙江的医生、护士、翻译和工作人员冒着战火坚守在此,抢救伤员。他们是中国的“白求恩”,浙江的“妙手仁心”,他们远离父母妻儿,在马里已经度过500个日日夜夜,真切诠释了什么叫人道主义援助。
      他们经历了战争,所以更懂得和平的可贵。他们有过对战火的恐慌,但当那些战争中负伤的年轻人躺在手术台上时,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使他们出奇地平静和专注。就在前天,一位从脑中取出子弹的伤员终于醒了过来,他们又从死神手上抢回了一条人命。
      所有这些,听上去紧张刺激。但其实,他们平时的生活单调而孤独,对家人充满思念。就让我们来听听这群“妙手仁心”的自述吧。
      最紧张时,宿舍外的枪声此起彼伏
      2010年7月,我们31位来自浙江的医生、护士、翻译和工作人员一起来到马里,驻扎在马里首都巴马科。马里曾经是非洲最稳定的国家之一,来马里前,我们怎么也没想到会遇见这样的冲突场面。
      去年3月马里发生政变。当时,我们住的中轻公司大院离哗变军人占领的广播台、电视台很近,每天在宿舍都能听到外面的枪声此起彼伏。
      开始,大家挺害怕,因为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战乱会不会升级?会不会有人趁机打砸抢?我们的医疗工作还能继续吗?太多不确定因素摆在我们面前,而我们大多数人从来没遇到过战乱,连心理准备也没有。
      后来,我们医疗队在请示使馆经商处和国内管理部门后,决定暂停一段时间的对外医疗工作,但依旧驻守在大本营,因为我们如果提前撤离,可能全马里华人都会开始慌张,所以我们一直呆在马里。
      那段时间真有点度日如年。我们尽量减少外出,不单独行动,使馆和医疗队制订了各种应急方案,也做了各种突发事件的演习。我们的打算是,万一有敌人围攻,就集体搬到离我们10分钟路程的使馆,这样就安全了。不过渐渐的,我们习惯了,心情也慢慢平复下来。
      最快乐是手术成功的一刻,最无奈是条件有限救治不及
      这个月,马里战斗重心转移到巴马科东北部600公里处的重镇科纳,首都相对安全了些。出于国际人道主义考虑,经使馆工作安排,我们医疗队也肩负起神圣的使命——救治战争伤员。
      马里医院病房里专门调拨出12张床位,预备给伤员,从13日接收第一个伤员开始,几乎每天都有伤员送到。
      作为外科医生,虽然以前做过很多手术,但从没碰到过枪伤和子弹。这次给战争中的伤员做手术,对我们来说是不小的考验。
      一位患者头部中枪,来自浙医二院神经外科的刘凤强主任在其他医生的协助下,做了长达5个小时的手术,取出了颅内的子弹。现在这位伤员的神智、语言和肢体功能都恢复了,我们算是救活了一条人命。
      还有一名背后肩胛骨中枪,子弹卡在胸背部的伤员接受了我们的手术,手术成功的那一刻,那种快乐感真的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战乱之中,我们做的不仅仅是拯救伤员的生命。因为政局变化,我们对部分有特殊困难的患者免除一切检验和药物费用,免费为病人进行手术。我们还调剂了部分自备药品给使馆,作了捐赠。
      刘凤强主任和当地医生合作,完成了马里首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浙医一院胸外科屠政良主任还开展了马里第一台心脏手术。
      但在马里的工作中,也经常会碰到些无奈的情况——虽然我们医疗队带来了很多支援的医疗器械,但马里的医疗条件依旧比较落后,有时,很多想用的药没有,器械也有限;有时,马里人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只能放弃治疗,这让我十分难过。
      有件事我们一直难以忘怀。马里人经常用普通矿泉水瓶装酒精和烧碱,而且也不注明,有一次,一个5岁的孩子不小心把矿泉水瓶中的烧碱当成饮料喝下,食道严重灼伤。我们只能给他胃里接一根管子通食物和营养素,或许他这辈子都不能享受食物的美好了。
      两点一线,夜晚孤单
      从一开始集合奔赴马里,我们31人就成为一个集体。我们住在一起,每人一间约30平米的房间,带独立卫生间,大概是国内1到2星级酒店标准,在马里算比较好的条件了。
      队里有个统一作息时间表,大家每天同一个时间起床、吃饭,集体坐车去上班,回宿舍,同个时间睡觉。
      出于安全考虑,我们队里要求4人以上结伴外出,即使去超市买东西也是集体行动,真正意义上的两点一线。来自浙医二院和临安市人民医院的厨师长为我们准备食物,一般一荤一素一汤。昨晚,我们吃的是肉饼蒸蛋和麻婆豆腐。我们的早餐味道非常好,夜宵有时自己做些银耳汤,红枣汤,也挺不错。
      除了工作,空余时间我们会学习些专业知识,可是马里的网速很慢,而且经常停电。这里天气很热,基本上每天的最高气温都在30℃以上,天热又停电的时候,真不太好过。
      晚上一个人的时候会很想家人,想爱人,想孩子。但马里跟国内时差8个小时,这里一天刚忙完,家里人早睡觉了,这时候会特别孤单。
      天天锻炼,自己种菜
      热点还能忍,最害怕的是染上疟疾,马里的蚊子非常多,疟疾又盛行,每天我们都在考虑怎样保护自己不被蚊子叮咬。
      我们有个女队员被蚊子叮咬后曾患上疟疾,还好发现早,治疗及时,有惊无险。所以,我们每天快走、打羽毛球、乒乓球,来增强抵抗力。
      幸好,通过锻炼,迄今为止也只有一名队员得过疟疾。
      种菜也是打发时间的好方法。马里当地物资缺乏,物价也高,很多国内常吃的菜,比如苋菜、菠菜之类这儿根本没有。我们就从国内带种子来在院子里种菜,丝瓜、冬瓜、空心菜都种上了,这也成为我们生活一大乐趣。
      去年上半年芒果成熟的季节,我们大伙儿一起晒芒果干,回国探亲时还分给同事朋友们吃,不加糖不加料,味道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