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傅文珍:30年天使般的微笑
2013-11-01
阅读量:960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虽然事先已经与绍兴市政协委员、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傅文珍约好了采访时间,可是记者赶到医院的时候,她依然在病房忙碌着。一见面,首先看到的就是洋溢在她脸上的灿烂笑容,就是这笑容,温暖过无数被病痛折磨的患者。
“无论何时何处,无论男女老幼,无论高贵与卑微,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这是30年前傅文珍成为护士时曾经宣读过的誓言。
30年来,傅文珍始终不忘践行一个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
“面对一无所有的他们,我还有什么杂念不可以放下!”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无数的震区伤员被送往全国各地救治,傅文珍所在的绍兴市人民医院也接受了50名伤员。
那段时间,正是傅文珍的儿子高考冲刺阶段,一边是儿子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关口,一边是那些背井离乡、身心俱创的灾区伤员。“四川灾区特别病房”护士长傅文珍,选择了后者。
那些日子,傅文珍每天忙得顾不上吃饭,连续几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眼睛布满血丝,她说,因为伤员多为骨伤病人,在护理时得把他们当成瓷娃娃来看待。
“动作一定要轻,伤员行动不方便,有的伤员没有家属陪同,喂饭、上厕所、洗澡,都必须我们来做,这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傅文珍说,有个伤员曾经出现便秘情况,在药物治疗、灌肠等措施无效的情况下,她们只能用特殊方法帮助解决。
在地震灾区特护病房照顾伤员两月有余,傅文珍说自己受益良多。
“面对一无所有的他们,我还有什么杂念不可以放下?”傅文珍至今仍能说出很多伤员的名字,特别是几个孩子让她如今还甚是牵挂。聪明漂亮的王思在地震中失去了左臂,刚来医院时沉默寡言,是傅文珍团队的医务人员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她重新露出了笑容。
5年来,大大小小的节日,思思总会发来短信:“傅阿姨,我想你了!”每每看到这样的短信,傅文珍的心里便暖暖的。
2008年,由于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贡献,傅文珍被农工党中央评为“优秀党员”,2009年被评为绍兴市优秀护士。
“给予他们最需要而又缺少的东西,才是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
2011年底,傅文珍随绍兴市残联一起去慰问因病因伤致残的困难人群。
有一户人家,老公因脑外伤变成了植物人状态,卧床多年。50几平方的房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请不起专业的护理人员,全部由妻子一个人在进行护理。经过简单检查,傅文珍发现,患者下肢已经萎缩,关节僵硬,并发症也很多。
“像这样的患者必须定时给其翻身,一般2小时翻一次,还要不时地替他活动关节……”傅文珍还指导患者妻子进行肺部扣打的护理。
“我真的很想照顾好他,但我以前确实不懂啊……”患者妻子一边跟着傅文珍的手势学,一边流着眼泪说,“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的话,我一定会做好的。”这句话,让傅文珍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去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这句话时常会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她的脑海里。
作为绍兴市护理队伍中唯一一名政协委员,傅文珍一直觉得自己身上责任重大,如何更好地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群众?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次慰问让傅文珍意识到,平时去看望残疾家庭、困难群众,不光要送米送油,还应想想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给予他们最需要而又缺少的东西,才是我们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
此后,傅文珍自编课件,开始利用一切机会向公众传授护理知识,绍兴市职工中专、各种义诊活动现场,都能看到傅文珍的身影。“我希望尽我所能地让更多患者得到更好、更专业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