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技金融时报】三维超声指导心脏瓣膜修复有效降低手术远期死亡率
2014-01-16
阅读量:879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以前修复心脏瓣膜使用的人工瓣环是平面环,现在基于三维超声使用的是‘马鞍形’立体瓣环,精密度明显提高,更符合生理状态,可以有效降低手术远期死亡率。”
绍兴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刘夏天博士不久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他和他的研究团队承担的“基于三维超声的瓣环空间构型重建研究三尖瓣环形态变化与成形效果”近年来取得很大进展,给心脏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据介绍,心脏房室瓣正常功能的维持有赖于瓣膜复合装置(包括瓣环、瓣叶、腱索、乳头肌以及邻近的心房、心室壁心肌)各组成部件的结构和功能完整以及相互协调作用。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是指由于三尖瓣复合装置组成部件功能紊乱以及右房、右室扩大和变形所导致的反流,瓣叶组织形态结构正常,无腱索或乳头肌断裂。常见于左心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部分先天性心脏病。
目前对于三尖瓣反流的手术治疗主要是以瓣膜成形术为主,因此,深入认识三尖瓣环形态和功能在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时的改变,对三尖瓣瓣膜成形术方法的改进具有重要价值。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应用矩阵换能器和多线并行扫描技术,可快速立体地显示心腔内各结构的形态和大小,结合定量分析软件可定量评估心腔内各结构的形态学改变和功能变化,为深入研究功能性反流时三尖瓣环形态和功能变化及其在成形术病例选择中的价值提供了更为客观和准确的方法。相关动物实验已证实基于三维超声的瓣环空间构型重建对瓣环径线、面积等参数测值与离体心脏解剖测值一致性良好。
刘夏天长期从事心脏三维超声研究,研究方向为心脏瓣膜病,积累了较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他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曾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研究。参与完成课题“三维超声临床应用与推广”,获2007年湖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加上绍兴市人民医院拥有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实时三维超声成像仪器(Philips IE33),配备经胸实时三维超声矩阵探头(X5-1)、经食管三维超声探头(X7-2t)和德国TomTec三维超声图像分析与处理系统,使该项目的研究具备了充足的实验条件。并且该院系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区域性医疗中心(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及心脏外科实力雄厚,相关心脏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可提供该研究项目实施所需的临床病例,让患者早日享受科研成果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