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光明卫生】“小病在社区”,病人都有哪些实惠?

【光明卫生】“小病在社区”,病人都有哪些实惠?

2014-09-04 阅读量:797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小医院门可罗雀,这一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如何有序分流病人,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就医新格局,也就成为新一轮医改亟需破解的难题。“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因此成为医改新抓手。去年起,柯桥区作为省级试点区,率先启动了部分医疗机构“双向转诊”试点。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今天起,柯桥区将全面实施“基层首诊、分级治疗、双向转诊”模式。今年起,这一新模式也将在我市逐步推开。
      改革究竟会给市民看病带来哪些新变化,能否破解大医院病人扎堆困局?日前,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有病先到基层卫生院,再转大医院可进“绿色通道”
      8月28日上午,家住柯桥区兰亭镇的王亚芬因为心脏不好,来到平水卫生院(2013年9月增挂绍兴第二医院平水分院牌子)看病。医生建议她先做心脏b超检查,因为平水卫生院没有相应设备,医生为她开具了b超检查单,请她去绍兴第二医院做检查。
      通过医生的联系,“二院”确定王亚芬可于当天下午3:00前去接受b超检查。随后王亚芬在平水卫生院交了检查费,高高兴兴地回家去等了,前后时间不到半小时。
      而在以前,王亚芬需要先到二院挂号,排队等待,进入诊室后请医生开出检查单,再到b超室预约,定下时间再回家等待。“由于b超室特别忙,病人可能要等两三天。”平水分院副院长陈丽娜说。
      平水的病人为什么能享受到这种便利?原来,从去年8月份以来,柯桥区以钱清、平水当地卫生院分别对应绍兴市中心医院、绍兴第二医院,构建医疗联合体,以试点“基层首诊、分级治疗、双向转诊”制度。其基本做法是,引导市民有病先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看,遇到基层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转诊大医院。经过大医院的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转回基层接受康复治疗。
      为畅通病人“双向转诊”的渠道,对在基层首诊的病人,区级大医院将开通绿色通道,使其优先获得专家门诊、急诊预约、大型检查、住院等方面的服务,以减少转诊病人排队等候的时间。记者看到,在绍兴第二医院门诊部,设有专门的“双向转诊办公室”,办公室负责人翁琴婷告诉记者,“双向转诊办公室”将为转诊病人提供全程服务。
      “双向转诊”后,试点卫生院住院病人增加一倍以上
      平水卫生院和“二院”构建医疗联合体,进行“双向转诊”试点从去年就已经开始。陈丽娜介绍,效果很明显,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3月份,从平水首诊后转到“二院”的住院患者有52人,接受大型检查的患者有177人,急诊预约的20多人,同时“二院”还往平水下转了26个康复期的患者。
      对于“二院”庞大的就诊患者基数来说,分流作用目前来看并不明显,但从平水卫生院来看,患者数却在显著增长。“住院病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40张床位已经满了。”“一个月的门诊量也达到了18000多人次,比成立分院前增加了30%~40%。”陈丽娜介绍。
      正是看到了两家医疗联合体“双向转诊”试点的效果,8月28日下午,柯桥区在平水分院召开“双向转诊”现场会,要求自9月1日起全面启动双向转诊工作,即在16家镇(街)卫生院和4家区级医院构成的大联合体中,任何两家之间都可实现“双向转诊”。
      另据了解,8月28日,市级第一家医联体——绍兴市人民医院也全面托管皋埠卫生院,成立市人民医院高新区分院,以为实现分级诊疗铺路。另外,上虞、诸暨也已陆续启动分级诊疗试点。
      “小病在社区”,医保有倾斜
      “双向转诊”以患者自愿为原则,并非强制患者必须“首诊在基层”。为吸引更多的市民小病在社区就诊,柯桥区将从医保、医药、医疗三个方面发力。
      医保方面,从明年1月1日起,柯桥区基层看病报销比例将更高。根据柯桥区《关于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意见》(下称《意见》),住院患者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往上级医院的,可减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起付额;上级医院下转的,可免除再次住院起付额。城乡居民医保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一般诊疗费报销提高到80%、国家及省基本药物报销提高到50%、中药饮片及中医诊疗费用报销提高到55%。城镇职工医保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诊疗费由医保基金全额支付。
      记者了解到,之所以住院方面报销额度此次没有调整,原因是已有的医保政策已经向基层充分倾斜,乡镇卫生院住院的报销比例已经达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