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吃饭,我一定细嚼慢咽,再也不敢狼吞虎咽了。”近日,家住柯桥区的刘先生病情终于稳定了,而让他吃足苦头、差点要命的却是一根4厘米左右的鱼刺。
鱼刺卡喉情况危急
刘先生今年50岁,是一位经商人士,8月17日那天他很忙碌,过了中饭时间还没顾上吃饭,直到下午快3点了,他才感到饥饿,才急匆匆地扒了几口饭,中午的剩菜里还有半条鳊鱼,于是就想着赶紧吃掉好继续做事。或许是吃得太急了,吃鳊鱼的时候,一下子就把一根鱼刺吞了下去。
感觉到有点难受,刘先生先是想吐于是用手抠,可是没有用,于是又吞了一口饭团,想让鱼刺滑下去,可是依旧没有用,此后,他又尝试着喝了一些醋,仍没有效果,折腾到下午5点左右,情况依旧没有好转,此时的刘先生感觉胸骨后疼痛,于是只得来到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
值班医生听了刘先生的叙述后,立即为其安排了CT检查,发现食管里有一根鱼刺,一端似已穿破食管管腔,耳鼻喉科医生会诊后,认为通过内镜已经无法取出鱼刺,而且手术风险过大,立刻通知了该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喻光懋主任医师会诊。
喻光懋副院长建议再次做胸部CT三维重建和主动脉CTA检查,发现鱼刺卡的位置极为凶险,远远超过预期所想,鱼刺大部分已然穿破食管壁,且紧贴主动脉弓处,患者情况很紧急。
“主动脉是人体最粗大的动脉血管,血管压力很大,一旦形成破口,将如‘大坝决堤’一般引发大出血,甚至死亡的可能!”面对这样棘手的病情,喻光懋副院长以及医疗团队会同耳鼻喉-头颈外科、消化内科、放射科、麻醉科的专家立即进行了多学科MDT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患者需立即将鱼刺取出,否则一方面鱼刺有移位可能,甚至刺破主动脉,随时会要了患者的命;另一方面食管异物拖延时间越长,越易引起感染恶化、纵隔脓肿等并发症。医生向患者和家属充分告知了病情的危重性,建议尽快手术。
幸好鱼是清蒸的
充分的手术前准备后,当天晚上12点多,刘先生被推进了手术室。进手术室前,喻光懋副院长还问及患者家属,中午的鱼是怎么烹饪的。患者家属说是清蒸的。喻光懋副院长表示,那患者能顺利取出鱼刺的几率会高不少。
很快,喻光懋副院长团队为患者实施了电视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在右侧胸腔内找到了那根宛如弓箭的鱼刺,它正好横亘在食管与主动脉弓之间,而鱼刺的一端已刺入主动脉壁外膜上。
这种鱼刺该如何取出也是难题,因为一方面不好确定鱼刺的哪一端是紧贴主动脉弓;另一方面即使选择对了距主动脉弓较远端的鱼刺,但在取出过程中又极易加重食管黏膜的损伤。好在鱼刺还比较完整,没有出现较大位移。
此时,只见喻光懋副院长紧盯内镜显示屏,仔细查看,用异物钳精准地咬住鱼刺一端,稳稳地拔出鱼刺,动作毫不拖沓,一气呵成。
当家属看到这根4厘米左右的鱼刺从患者食管内被取出时,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不禁感叹电视胸腔镜的神奇和医生微创外科技术的精湛!
术后,刘先生情况稳定,在该院胸外科继续接受进一步治疗。
鱼刺卡喉千万别用土办法
“每年我们胸外科都会遇到鱼刺卡喉很严重的患者,有的患者因鱼刺嵌入胸腔或者刺破主动脉而出现瞬间大出血休克,有的必须做开胸手术才能取出鱼刺。对患者来说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导致巨大的身体伤害,甚至危及到生命。”喻光懋副院长惋惜地说,他曾经遇到过一位年轻的患者就因为鱼刺卡喉,在就医过程中鱼刺发生位移,正好刺破主动脉,短短2分钟内看着患者大口呕血,却来不及抢救,最后不治身亡,所以鱼刺卡喉的可怕不是危言耸听的。
当问及取鱼刺为啥要询问烹调方法时,喻光懋副院长解释,之所以询问刘先生误吞的鱼刺是怎么做的,原因是不同的烹饪方式,鱼刺的质地会有所不同,蒸煮过的鱼刺会相对比较有韧性,不易折断,而煎炸过的鱼刺,会相对比较脆,取鱼刺的过程中会更易折断,甚至会断成很多节,这种情况下,会给医生带来更严峻的考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更大。
最后,喻光懋副院长提醒,目前有很多患者误食鱼刺、骨头自以为没事而不处理,或者用吞饭团、喝醋等错误的土方法应对,殊不知,这些偏方常常造成病情的延误甚至加剧。正确的处理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及时就医,千万别拖!
新闻来源:绍兴晚报2021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