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不仅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更是“老寒腿”的高发期。“老寒腿”是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炎的俗称,在中老年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病率,保守估计我国约有1亿中老年人饱受该病困扰。这一疾病常伴有“O”形或“X”形腿畸形,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治疗这种严重关节炎,最后的方法是关节置换术。但现在普遍釆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因为创伤大、疼痛明显、术后恢复时间长,而让老年人望而却步。实际上,目前已经有“补牙”式精准施治,关节置换同样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完成。本期健康大讲堂,我们邀请了绍兴市人民医院骨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陈雪荣,介绍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膝关节微创置换术。
膝软骨磨损不可逆
陈雪荣拿出四个膝关节模型,向记者介绍传统的膝关节手术和时下微创手术的不同。他解释,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与老化相关的退变性病变,俗称“老寒腿”“骨刺”“骨质增生”或“大骨节病”,早期多数仅为长时间活动后膝盖疼痛,也可以表现为上下楼梯时膝关节隐痛。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逐渐加重,疼痛性质转变为胀痛,伴有关节肿胀、肌肉萎缩,最终出现膝盖持续性疼痛,夜不能寐,行走困难,甚至靠轮椅出行。
“这种软骨磨损不具备再生修复可能,具有不可逆性。目前没有任何保守治疗方法能使病程逆转。”陈医生说,为了控制病情,不少患者曾接受过多年服药、理疗和关节内注射等各种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收效不佳,手术成为唯一的选择。
手术治疗,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全膝关节表面置换。膝关节分为内外侧两个间室,超过50%的患者都是单侧发病,最易磨损的是膝关节前内侧,临床表现为膝内侧疼痛。以往受制于对膝关节的认识不足以及手术技术和人工假体设计水平有限,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成为唯一的手术方法。
“简单地说,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换掉,连带着把基本完好无损的另一部分软骨、中间的交叉韧带统统切掉磨平。”陈医生说,如今“哪里损坏修哪里”的关节精准治疗理念,创新了膝关节单髁置换技术,也改变了以往不合理的治疗方式。在不干扰膝关节其他正常部分的情况下,对病变的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室进行表面置换,用以替代全膝关节置换术,被称为膝关节置换中的“补牙”技术,手术不去除前后交叉韧带,所以比全膝关节置换更精准、更微创。
“补牙”术后很快能行走
“刚刚有两个病人出院,开展的就是这种‘补牙’式手术。”陈雪荣说,两位都是近80岁的老人,近年来一直饱受膝骨关节炎病痛的折磨。考虑到自己年龄太大,担心手术吃不消,两位老人一直未下决心动全膝关节置换术。但了解到市人民医院还有单髁置换微创手术时,找到陈雪荣并很快安排了手术。当天出手术室时,因手术创伤小,两人精神状态不错。术后第一天,能下床扶拐行走,术后两周能稳步健行……
陈医生说,单髁置换术,是对膝骨关节炎晩期病人的精准治疗,仅对损伤的间室进行修复与重建,精确打磨损伤的骨表面,再用合金材料代替原损伤的软骨,用高分子聚乙烯垫片代替半月板,与全膝置换术相比,由于置换的是“小半个膝盖”,假体磨损率低,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两三周可以恢复大部分日常功能。由于是微创手术,一些全身情况不太好不能耐受全膝关节置换的高龄老人也能安全手术。另外,保留交叉韧带的优势是患者的本体感觉更好,通俗来说就是单髁置换的患者多数没有“膝关节是假的”的异样感,许多老年患者术后可以恢复从前的工作、运动和旅行,可以重返工作岗位。
目前,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该手术已实施三年,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许多因全身条件欠佳而不建议行全膝置换手术的患者,也通过单髁置换手术获得了“行动自由”。
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陈医生说,膝骨关节炎总患病率达15.6%,是目前致残率全球第二高的疾病。膝骨关节炎虽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导致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分析其成因,年轻时期养护关节同样很重要。如果出现膝关节炎,那么早期就诊和规范治疗也非常重要。其中,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减轻体重,尽量少穿高跟鞋,尽量减少做频繁登高运动;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如少做剧烈运动,少爬山,推荐膝关节无负重状态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同时注意膝关节保暖,如用护膝等。
由于关节位置表浅、皮下脂肪较少,关节容易受寒冷刺激的影响,所以冬天是关节病的高发季节。许多追求美的女性大冷天仍然穿着薄袜、短裙,容易使膝关节受寒,膝关节长时间暴露在寒冷中,就容易诱发关节炎。“美丽冻人”的后果是年老时关节痛的代价。
陈雪荣支招,每当昼夜温差达到10℃左右时,悬殊的温差常常导致该病发病率骤升,因此老年人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首先我们要注重添加衣物为关节部位保暖。其次,尽量避免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下工作、生活,尽量减少关节过多的活动或因承重造成关节劳累损伤。此外,老人家在冬天可以戴上护膝,睡前可用热水泡脚。年轻人要注意运动后及时保暖,湿寒天气莫穿着轻薄而让关节受凉。
来源:绍兴日报 202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