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来,绍兴持续高温,多日最高气温突破40℃,市民重症中暑的新闻频频上热搜。记者从绍兴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截至7月13日下午1点,全市累计报告中暑病例323例,其中轻症中暑281例,重症中暑42例(热射病17例,热痉挛20例,热衰竭3例,混合型2例)。多家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入夏以来,医院接诊的重症中暑患者数已达往年整个夏天的数量,老年人是中暑的高危人群。
7月11日中午12点,记者来到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大厅,这里人来人往,很多人的神色都带着焦虑。当天上午,医院相关科室就接诊了5名中暑患者,都是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或户外工作者。
一名90岁的老人,因为舍不得开空调,长期待在又闷又热的家中,被家人发现时已经失去了意识。送到医院时,老人体温高达40℃,大小便失禁,呼吸非常急促。医护人员进行降温、补液等相关治疗后,老人被送入急诊重症监护室继续救治。
一名70多岁的老人,因为放心不下地里的蔬菜,正午时分,独自一人骑着三轮车戴着草帽去田里。不料才干了一会儿活,她就开始感到体力不支,连骑三轮车的力气都没有,只能缓缓地走回家,没多久便晕倒在了滚烫的地上,幸好被村民发现。老人被紧急送往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发现她不仅得了热射病,还有严重烫伤。经过紧急救治处理后,老人被送到了ICU,进行机械辅助通气、降温、补液、水电解质平衡、脏器功能支持等多种治疗。
绍兴第二医院也有一些类似的患者。“前天送来了一个重症中暑患者,今天又送来了一个,以前一整年重症中暑的患者一般不超过3人,今年中暑的患者更多。”绍兴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黄兰芳说。
7月9日下午,80岁的王奶奶倒在了地上,意识模糊,体温升高,被女儿送到医院。就诊时,王奶奶体温39.5℃,神志欠清,叫她有反应但是没有应答,诊断为高热、中暑等。据了解,平日里王奶奶健康情况尚可,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史,因为在家没有开空调,长时间处于闷热的环境中,才导致严重中暑。
7月10日凌晨,一名70多岁的男性热射病患者被救护车送到了绍兴第二医院,全身发烫,体温超过43℃,已严重缺氧。此前,他已被发现意识不清4小时。医生立刻为他做相关检查,紧急降温、补液。“该患者已经出现呼吸衰竭、心肌损害、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问题,经抢救后,已经收治到ICU病房。”黄医生说,经过相关治疗,该患者有明显好转,第二天意识开始正常,小便增加,但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仍需使用呼吸机,继续治疗。
黄医生建议,大家夏天要多喝水,可以喝点干菜汤,还有补充盐分的效果,家里如果有老年人,一定要照看好,尽量多开开空调,温度设置在27℃以上,还要多通风。另外,老人有任何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送医。
这个夏天,柯桥区中医医院的急诊室里也忙得不可开交。让医生们应接不暇的,除了常规患者,今在中暑患者量明显多于往年。
“今年中暑的患者,比起去年数量明显增加,而且现在才7月份,高温天还很漫长。”柯桥区中医医院急诊科医生高力告诉记者,去年来医院的大多是轻症中暑患者,但今年仅7月11日一天,就收治了3名重症中暑的患者,都是户外工作的工人,年纪最大的59岁,送来时都意识模糊,体温很高,非常危险,治疗时都用上了呼吸机。
高医生介绍说,7月11日下午还有一名80多岁的轻度中暑患者,高烧超过39℃,已经出现意识不清的情况,被救护车送来后,在抢救室度过了一晚上。所幸老人中暑情况没有太严重,且身体素质较好,经过治疗后,当晚体温就开始下降。“重度中暑需要很长的恢复时间,且有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机体损伤,尤其是老年人,高温天一定要合理避暑,保护好身体。”
有关医生向记者介绍,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老年人属于易中暑群体。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中暑分为三种类型: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包括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三种类型。这几种类型,可以在同一患者身上先后发生,或同时发生,常常难以区分。其中以热射病病情最为严重。
人体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头晕、头痛、高热等情况,就应当考虑发生了中暑。一般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的患者,若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及时通风降温补充冷盐水,均可恢复正常,但对于重症中暑的患者,应立即转送医院。
如何预防中暑?
首先,高温时间尽量避免外出,出门前做好防晒工作,防止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其次,少量多次饮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大量出汗后应适量饮用淡盐水,避免脱水和中暑;再次,着装得当,应选择透气性好、宽松、轻便的衣物,颜色主要为浅色;还有,开空调合理调节室内温度,同时保持房间早晚通风;另外,饮食上选择清热消暑、富含水分和钾的食物,如莲子百合羹和绿豆汤。
来源:绍兴晚报 20220717
http://epaper.sxnews.cn/sxwb/html/2022-07/17/content_11960_6466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