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秀玮
曾经有市民因莫名的腹痛,跑了多家医院检查却未发现病根,最后到外地大医院进行小肠镜检查才发现病因。不过现在好了,绍兴市人民医院也能进行小肠镜检查了,遭受此类痛苦煎熬的市民不用跑外地医治了。
“这下终于不用受苦了。”近日,一名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复查的患者对医护人员不停地道谢。原来她两年前开始反复腹痛,每当发作时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胃口越来越差,人也明显消瘦。虽然她多次就医,但一直找不到病根,还反复发作,这对其造成了严重的困扰。今年6月份,其腹痛再次发作,入住该院消化内科治疗。接诊医生分析患者病史特点后,判断患者的病根可能在小肠。
随后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施冀浩医生的指导下,院消化内科医生李薇薇为该患者做了小肠镜检查,终于查明腹痛“元凶”。原来,患者小肠内有一颗直径达2厘米的“小肠错构瘤”,因瘤子体积大,几乎占满小肠肠腔,这才导致患者反复出现间歇性不全性肠梗阻。经过与家属沟通,医护人员为其做了小肠镜下小肠肿瘤切除术,手术非常顺利。术后该患者恢复良好,也没有再发腹痛,术后第三天便出院了。
“成年人的小肠有5~7米,因为位置特殊,小肠疾病难以被发现,因此,小肠曾被称为消化道的‘黑暗地带’。如果小肠有梗阻、出血、异物、肿瘤等疾病,往往需要求助于外科,很多时候免不了挨上一刀。”李薇薇说,小肠镜与胃镜、大肠镜一起,被称为消化道检查内科的三大内镜。以前市民了解的大多是胃镜和大肠镜,而小肠镜因操作难度大、设备要求高等原因,开展的医院并不多。但小肠镜的优势是可以深入小肠纵深的位置,使整个小肠得到全面、彻底、无盲区的检查,及时发现病灶。
“小肠镜并非常规内镜检查,只有通过腹部CT、消化道造影或胶囊内镜提示存在小肠病变,如患者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但行胃镜和大肠镜检查又未找到出血灶的;怀疑小肠肿瘤需要获取病理标本明确肿瘤性质的;或是消化科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尤其是克罗恩病,经常累及小肠,需要明确病变范围、严重程度的,需要小肠镜的检查。”李薇薇介绍,小肠镜检查一般需要住院进行,多在手术室麻醉状态下完成。检查方式有经口进镜和经肛进镜。
据悉,绍兴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已全面开展学科合作,并在后者的技术指导下成功开展了多例小肠镜检查及手术,获得患者一致好评。
新闻来源:绍兴晚报 2022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