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绍兴晚报】患者“发动机”或将“抛锚”? “一颗胶囊”添动力

【绍兴晚报】患者“发动机”或将“抛锚”? “一颗胶囊”添动力

2022-08-23 阅读量:1801 作者: 作者科室: 编辑: 编辑科室:

lADPJxf-ySQ2T6bNAsHNAu8_751_705.jpg

患者“发动机”或将“抛锚”?

  “一颗胶囊”添动力

  ■记者 潘秀玮 

  本报讯 心脏就是人体的“发动机”,如果它存在“抛锚”的可能,那人的生命安全就存在极大的风险。以往有患者遇到此类疾病风险,大多数植入起搏器,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现在好消息来了,绍兴市人民医院可以用“一颗胶囊”就可以为此类患者的“发动机”增添动力了,而且风险性极小。近日,该院心内科就成功为一名七旬患者植入一枚这样的“胶囊”——心脏内起搏器,患者术后仅两天就康复出院了。

  据悉,该患者是一位慢房颤患者,其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平均心率只有45次/分,最慢心率30次,大于2秒以上的停搏有2217次之多,如果没有人工起搏器助力,他的心脏随时可能出现停跳风险。

  “植入起搏器是治疗这类患者的主要方法。”该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邢杨波介绍,患者对植入传统起搏器有较大顾虑,原因是常规起搏器均植入于胸前锁骨下方的皮肤下,并需起搏电极至心脏内,还需要在胸前皮肤开一口子、手术后患肢活动会受限,也存在囊袋皮肤感染、起搏电极磨损老化等问题。

  此后,该院心内科彭放主任团队对患者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在与家属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决定为其植入“心脏内起搏器”——新型无导线起搏器。

  这种起搏器形如胶囊、长度仅为2.59厘米,重量仅有1.75克,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起搏器。

  手术过程只需要一个小时,术中患者保持着清醒状态,可随时与医生进行着沟通。术后6小时,患者即可下床活动,且仅在右腹股沟处有一个约1厘米切口。两天后,患者即可出院,恢复正常的生活。

  彭放介绍,该院今年已为10位患者完成此类手术,其中患者最大年龄为92岁,植入例数已位居省内“大型”医院前列,目前该院也是绍兴地区唯一一家能独立完成该技术的医院。这种“心脏内起搏器”比传统起搏器体积减小93%,兼容核磁共振,无导线设计也能为追求高生活质量和美观的人群、不想因起搏器植入影响事业发展的职业人群带来更优选择。


新闻来源:绍兴晚报 2022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