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工刘阿姨细心地帮患者擦拭
“尿袋要这样换”
记者(左一)帮忙一起换床单
记者尝试更换尿袋
来自一线——记者的职业体验报告重症监护病房护工
■记者 潘秀玮 文 梁永锋 摄
喂饭、洗脸、擦身、扣背、处理排泄物、消毒……在很多人眼里,护工要做许多又脏又累的体力活。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护工更是如此。
8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绍兴市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体验护工日常的点滴和不易。
重症监护室
一个生与死的战场
8月11日晚上,记者联系了该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姚晓燕,她告诉记者:“体验我们科室的护工,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不怕脏、不怕累。”
12日下午1点,记者叩响了这扇距离“死神”很近的大门。进入重症监护病房之前,护工组长俞秀英拿出一套清洗消毒过的工作服让记者换上,并要求记者戴上口罩和一次性帽子,穿上病房专用的塑料鞋,双手消毒后,才能进入。
一走进这里,记者就闻到一股消毒药水的味道。探头望去,病房挺大但很安静,除了呼吸机、监护仪、血透仪和微泵发出滴滴声,就只有医护人员在轻轻走动、低声汇报交流的声音。
姚晓燕一边巡视病房,一边关注患者变化,交代护士及时处理患者各种异常体征,病房里忙碌而有序。
“别看患者们躺着似乎很平静,其实这里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一名患者都在和死神进行着殊死斗争。患者有出车祸的、溺水的,有脑梗、心梗的,也有大外科手术转入的,都需要特级护理。”姚晓燕说,这里家属不能探视,因此病人的治疗、护理以及吃喝拉撒等一切事务都归护士管。而护工除了协助护士工作,还需要24小时对病人进行基础照护。
俞秀英走了过来,向记者介绍大致工作:“早班护工要为患者洗脸、擦身、喂饭。上午医生和护士查房结束后,会制定日间医疗和护理计划,护工要为患者翻身、换床单、生活护理等,并每隔2个小时左右协助护士为患者翻身扣背。”
护工一般排三班:白班、前夜班和大夜班,每班8小时。早上6点或8点至下午均有一个早班;下午4点到晚上12点是前夜班;晚上12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是大夜班。
“你跟着刘阿姨吧,她做什么,你就跟着做。”一会,俞秀英把一名50岁左右的护工介绍给记者,并把记者分在他们组。
换一次床单
需要4人齐动手
“刘阿姨,这里患者又拉了,快点过来清理一下。”听到护士的呼叫,刘阿姨赶紧拉着装满床单、被套的推车,走向患者。她迅速穿上隔离服、戴上橡皮手套,在其他两名护士的帮助下,开始为患者清理排泄物。记者也跟着做好了准备。
“外婆,我们给你清理下哦!”刘阿姨在患者耳边轻声说,大家就行动起来。一路上,记者已经做了很多心理建设,可见到真实场景还是下意识屏住呼吸,侧过头,想用手捏自己的鼻子。几秒钟后,记者迅速定了定神,也跟着干起来。
大家先将患者从平卧位换到左卧位,将右侧身体下的排泄物用消毒湿巾擦干净,再将患者换到右卧位,清理另一侧的污染物。动作轻柔又熟练。记者赶紧接过护工手里的污染物,帮着去扔。拎着包裹污秽物的湿纸巾,感觉有点像拿着一个烫手的东西,就想快点脱手。于是,三步并作两步,扔进黄色污物箱。
记者看到这名患者是一名七旬老奶奶,身下的床单、床垫、中单已经被排泄物污染了。刘阿姨说,更换床单和被褥要4个人配合,让记者把需要更换的床单抱过来准备好。
“人往右边抬过去点,把脏床罩、床单从床头和床尾拆下来,往中间折叠。开始吧。”一声令下,记者和护工,还有两名护士分别站到病床的两侧。记者和一名护士在一侧拆床罩、床单,另一侧的两人负责将患者侧卧固定。一边铺平后,需要4人同时伸手至患者身下,将她轻轻抬起来放到更换好床单的一侧,再将另一侧的床罩、床单、中单在患者身下铺平。
“看着好瘦,咋那么沉?”记者自觉还算年轻力壮,可抬病人还是感觉很费劲。
“很多患者处于意识模糊状态,自己没法用力的。护理时,病人又拉又吐也是常事。遇到体形较大的患者,可能要五六个人一起才能抬得动。”刘阿姨说。
换完床单,记者帮着更换了枕套,将枕头垫在老奶奶头部和手臂下,让她能有个舒适的体位。护士和刘阿姨则迅速检查各个管道、通路是否正常,皮肤是否有红肿、压疮等情况。之后,大家将隔离服、手套脱下放进污物推车和污物箱,并用免洗消毒液清洗双手。
小小病房里
日行万步以上
随后,刘阿姨又去检查别的床位情况,看到有患者的尿袋快满了,马上推来清洗车。
“把袋口打开、测量尿量、倒掉、再消毒杯子3遍……”刘阿姨一边给记者做着示范,一边将患者情况报告给护士,记录下来。见到这个黄色液体袋子,记者感觉胃里面有点翻腾,不敢上手,“从小到大,还真没换过这个,很庆幸父母身体还算康健,无大病大灾。”
“你把患者当成自己家人,这样就不感觉难了!”刘阿姨鼓励说,她在这里工作八九年了,一开始也有点怕,不敢触碰患者,毕竟不是自己的亲人。服务的时候总担心自己掌握不好力度,会让患者不舒服。不过,日子长了就适应了,也没那么难了。
临近傍晚,食堂送来了病号饭,记者学着刘阿姨的样,给患者喂饭。一勺,一勺,要慢,要看着患者咽下去,没异常再送下一口。这个过程有时需要一个小时。需要特别耐心,来不得半点马虎。
记者了解到,护工除了护理患者,还需要承担很多消毒工作,大到轮转病床、小到床边放过的热水瓶和盖子,都需要认真处理和消毒,每天他们来回穿梭在病房里,行走的步数在万步以上,工作量挺大。
“护工真的很辛苦,特别是晚上值夜班,工作忙的时候,一整个晚上十几个小时都没办法休息一下。”姚晓燕说,ICU护理工作牵涉面广,需要医务工作者之间有团结协作精神,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护工,各尽其职、配合默契才能一起守护和服务好患者。
“这里工作会不会觉得苦?”面对记者的问题,刘阿姨坦言:“工作嘛,总要做好的。其实在这里能学到很多护理知识,照顾家人特别是老人,很实用的。”
虽然只是体验了短短半天,记者感受到,这里的护士和护工亲如家人。他们距离死亡很近,既敬畏生命,又能接受逝去,生活态度平和而积极。
新闻来源:绍兴晚报 2022年8月19日